都说阅读能养性和自修,增长见识,丰富内涵,读书的方式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质量收效。
受传统观念的熏染,我们阅读时经常被要求细读,就是要求速度慢下来,一词一句理解,也就是碎片化阅读,这样的方式被视为准确的,合理的。所以从小,自己体会是读书总是读的很慢,买一本书读完花的时间更长,小时候读些书总是反复读,最后都熟悉在心了,可是越长大,需要汲取的知识多了起来,阅读需求也增多,用慢读这种方式读很多书,感觉消化不良了,对书中的精辟启发也不能记忆深刻,随时借用。
渐渐的发现,慢速阅读存在很多误区,阅读这活动慢工出细活不太适用。后来看到一篇关于阅读速度的文章,其中提出人的眼睛是从来就不擅长捕捉移动中的物体,而阅读时眼睛在扫描一行行的文字,相对的相当于文字移动,眼睛浏览,如果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连接看完,大脑也如此细分接收处理信息,很容易就眼睛疲劳。自己以前总是慢读,是一个词接着一个词这样看过,再整连句子,经常是看到后半句位置就忽然觉得前半句如何不记得了,于是返回再读过,一些语义费解深藏或者语法少见的长句经常就是读不出感觉,老是重复,越慢读就读的越慢,一篇文章读完后,后觉很茫然。
精读过于缓慢的节奏是和大脑快速处理信息的节奏不匹配,或许精读有利于理解,但是会使思维运转迟滞,故并不利于记忆,也就是说你慢读理解后却很快忘了大部分,而快速阅读,是将词组,短语等组合的有机整体作为最小单位来阅读,这样一个句子涵义由这些单位整合,往往一个句子并不用太细分就能明了,儿,而这种读速下这些最小单位中只要看到一个词就能提前根据文意估测到后面词群,这是一种主动理解的触发点。快速阅读眼球移动频率减少,作用却更高效,熟练后无论理解能力还是记忆能力相对传统的精读有过之而无不及。
重点是效率高了,阅读过程是更加愉悦的,阅读质量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