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电影叫《今天开始世界属于你》,大概讲一个自闭的女孩不能融入社会,后来终于得到妈妈的肯定,慢慢打开自我的过程。
在别人眼里,自闭的人不爱说话,孤僻。确实,但每一个自闭的人的内心往往有另外一个世界。
如同电影里的沼子一样,她喜欢画画,从她的画里能看出她看到的世界跟别人不一样。你知道一颗普通的玻璃珠有多好看吗?你知道无意间发现的水里飘动的水母有多漂亮吗?甚至小的时候,被别人当成垃圾的物品她却视若珍宝…
但她自卑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自己身上有缺陷而造成的,反而是来源于她的母亲。
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很大。小时候想要做的事,却总被爸妈告诉不允许;心爱的东西在不被告知的情况下扔掉;甚至有时候自己想做的事情都不能被父母理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这个方面来说,孩子在童年对很多事与物的态度与父母有很大关系,并影响他的成长过程。
母亲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有很多可以跟其亲密接触的机会,孩子的吃喝拉撒都需要人来照顾。假设一位母亲不喜欢给孩子洗澡,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这种笨拙与烦躁孩子亦能感受到,于是他会觉得洗澡是令人厌烦的事情。这样,孩子虽然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他的潜意识里已经在抗拒这种行为,并且上升到对母亲的排斥。
这些东西之所以容易被忽视,就是因为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嘛,什么都不懂,况且只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娃娃,就更别说去谈感受了。
这就好像一个小孩子出生三四岁,有一天终于说出了“妈妈”这两个字,这是突然会的吗?显然答案并不是,这是孩子出生以来不断接受这个社会给予他的信息而慢慢学会的,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对一件事情的印象亦是如此,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讨厌某种事物,而是在经历或者感受到了这种事物带来的负面性才产生的印象。
然而一个人的经历不能决定其一生的命运,但会对人的命运造成影响。如果我们将某种特殊的经历作为人生的基础,那么必定会被误导。
电影里的沼子对妈妈说,
“都怪你,你总是不让我做我想做的事情。小学的时候,我想去上钢琴课,我想去私立学校”
童年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沼子,她以这些为基础,不断地否定自己,把自己的价值放在妈妈的认同感上。
就像沼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受到挫折,认为自己并没有别人说的天赋,再度感到自卑和失败。妈妈打电话跟她说
“我不认为你有这样的特殊天赋,不要考虑多余的东西了”
当周围的人都在鼓励她的时候,她始终听不进去,如果挫折是一种伤害,那么妈妈的否定显然给了她一个重击。
电影的最后,沼子妈妈还是肯定了她的天赋,让她打开了自己一直以来紧闭的心房。
沼子回到自己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她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应属于我们自己本身,而不是在他人的笼罩下寄存自己。
是的,无论是我们还是那些自闭的人,每一个人都值得拥有一个美好的世界,因为我们便是美好的一部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