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1】伟大《长征》精神(上)

依稀记得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就开始阅读王树增撰写的《长征》这本书,终于在三个月后,完成了本年度第一本书籍的阅读,读完之后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整个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大大的充盈。

每年年初的第一本书,总能让让我诸多感慨,感慨到工地的这四年的付出与获得,精神的慰藉与思想境界的提升。2022年跨年读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2023年1月读的《幸福禅》,2024年跨年读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2025年跨年读的《长征》,都是能够让人成长的书籍,唯有书籍和运动能够治愈我的人生。

从昨晚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长征精神,习总书记说: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今天早晨6:00起床,我写下了我的理解。长征精神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去奋斗的精神;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仔细钻研的精神;是为了拿下一项任务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为了攻坚克难敢于创新的精神;是为了做好一件事情追求完美的精神;是放下私欲一心为公的精神;是站在集体的利益考虑,全心全意为项目服务的精神;是追求自我提升挑战自我的精神……

大义凌然方志敏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36岁英勇就义的江西弋阳人方志敏,他在狱中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样豪迈的文章。最终敌人将他杀害,并将他的头颅挂在他南昌市郊区的一座古井旁,待敌人走后,南昌人民才将他的躯体好好安葬,为此,总包部的党员同志,在2025年12月到方志敏烈士墓祭拜,瞻仰这位代表着长征精神的烈士。结合书籍,再到现场,让我加深了对他的敬畏。

英勇无畏陈树湘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29岁英勇就义的湖南长沙县人陈树湘,陈树湘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又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1934年11月下旬,在湘江之战中,他率领部队付出重大牺牲,在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负伤被俘。1934年12月18日,在敌人担着担架把他押送前往长沙的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2021年我上井冈山参加党日学习时,在他的纪念碑前讲解员给我们生动的描述了当时的场景,我们被他英勇的事迹所感染,纷纷鞠躬对他表示敬意。

大智大勇徐向前

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人徐向前。以前只在电视上略有所闻,在书中了解到他是红军时期方面军指挥员中最年轻的,年仅30岁就成为方面军总指挥。红军第一次歼灭国民党一个整师,就是徐向前指挥的双桥镇战役。

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带领部队打了许多胜仗。他很注意发挥土生土长的“大老粗”的长处,从行军打仗到军民关系,处处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和群众打成一片。他说“身为干部,一定要爱兵。每个干部必须懂得,有了士兵才有干部,不是有了干部才有士兵。在战场上真正冲锋陷阵的,要靠士兵。因此,军队干部要明确树立为兵服务的思想。干部首先是士兵的同志,是士兵的师长,是士兵的表率,是士兵的知心朋友。”

孙中山先生讲过这样的话:“作为革命党人,一生一世都不要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救国救民的事业。革命党的精神没有别的秘诀,秘诀就是不怕死。”正是有了这些大公无私的红军战士,才有了我们现在的新中国,红军长征还在路上,我要写的故事也还在思路中,我们下期继续来讲《长征》精神中的故乡情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