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还是养狗,常见人各执一端。爱之者,若鹜之飞舞,恨之者,望之而生厌恶。至于说猫是骄傲的,养猫就是高贵的,也可能不尽其然。钱钟书养猫,还手持竹竿帮自家猫打林徽因的猫,季羡林养猫,侍猫如主子,这是猫以人贵,钱李二先生家的猫换给我养,还是一只土猫。李敖喜欢猫却不养,是怕玩物丧志,但李大师除了吵架外,学问自然不能和钱季两位相提,连骂人也远不如钱钟书那么直透骨髓,可见志的大小也不能都怪在猫身上。说狗是忠诚的,那是不假,狗不嫌家贫也是实在的,狗媚主子,但只认一个,这一点比人强很多。
我也是亲近猫的,当追着流浪猫喂食却被它挠了一爪后,心里有了忌惮,但也不恨它。我并不像刀尔登那样喜欢猫就非得恨狗,他说因为狗总和猫作对。刀作家不想知道的是,猫和狗的语言有别,狗摇尾巴是示好,猫抖尾巴就是示威,就像中英文有差别。语言的差异会带来思维和行为的差异,人类也才总是互相恨恨不休。就连被一些强扯为兄弟的俄乌不也打得昏天黑地吗。如果是两群猫或者是两群狗,为了食物不一定会打得这样凶狠。
某年春天晚自习回来,单元门口一男人牵了两只狗,进不了门,我赶紧刷手机开门,礼让他们先进,我对狗没有偏见。但他们仨出电梯时,有一个却咬了我,另一个还不想承认,差点引发一场人狗大战。但我还是不讨厌狗,也不讨厌人。既然人都有恶人,当然得允许有恶狗。况且,如果是它是天生的恶,只能怪基因,如果是为了保护主人,那算是忠狗,而它咬我的行为也很光明正大,算它有点狗脾气,不像那些悄悄打个报告的,只会阴暗里咬人的人。都说城里的狗不好欺负,因为惹不起狗背后的人,于是,刀作家就用吃狗肉来泄恨。在这个倡导和谐的社会,我还是理解狗的,狼和狗本是一族,狗为了吃喝,按照主人的需要,把狗毛和狗尾进化软了,摇晃起来,娇媚可人。而竖直了尾巴,挺着一身硬毛的狼,千万年来还在野外奔突。我们也不必比较屎和肉哪个香,因为那只有狗才知道。再说,今天的狗们,即便是流浪狗也常会守在人家肉铺前讨点肉吃,只要作揖打拱,机会还是有的。至于那些背后有人的狗,吃不上进口狗粮的,吃个好点的国产,一天伙食标准也超过不少人,比如我,要是三餐食堂,一天十块钱而已。而一只体重仅是我三分一的狗,一天五十块钱不一定够,而比我块比我重的狗也并不少见。既然要狗摇尾巴,就要有所施舍。这就是一种公平。
被人们默认为圭臬的传统文化,也会带来狗一样的思维,常说的效犬马之劳,怀犬马之恩,闻之可能不免眼眶湿润,心情激荡,细思可能就有些反吐胃酸。地狱八十一难,好不容易投胎成一个人,却要学狗一样生活。这样狠的作践自己,非一般民族所能为。赫胥黎说愿意做达尔文的斗犬,齐白石的一方闲章刻的是“青藤门下走狗”,这不过是比方而已,他们都是真正的人。
养狗的尽可以养,吃狗肉的我也不反对。狗只讲恩典,不论是非,不是太坏的事,桀犬不也吠舜嘛。养狗的人比养猫的多,恐怕就有这个原因。巴尔扎克说,无论大狗小狗,都应该有自己的叫声,所以也要允许有的人偏爱猫,再说养猫的自称猫奴,就这一点来说,养猫似乎更民主。虽然也偶尔有人把那些温柔可爱的女孩,比喻成猫,但不管是听起来还是文化基因里的审美习惯,都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而且,把一个人喻成猫,人家是不会恼怒的,要是把某比作狗,那差不多就是拳脚相向。至于爱狗人士经常说的,某某狗比人好,比如忠犬八公,引车救人,守坟三年等等的故事,我也信,但我们终究是要做成一个人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