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相关:
《认知升级之第一性原理》
《创新思维:重塑你的思维,从这里开始》
孩子的背诵作业
吾聊日常:对话“陌生人”
聊天
心得:
001 觉得不必要的事情,让孩子做吗?
晚上临睡前,我坐在厨房的地暖上跟人谈事情,听到孩子在客厅哭,爸爸在一旁安慰。过了一段时间还没有结束的意思,匆匆结束对话,问孩子到底是什么情况。
一问之下,原来是因为没有背下来近1000字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此刻,已经是10点多,孩子非要背完才敢睡觉,孩子爸爸在一旁说“你可以跟老师说,我已经尽力了,但是我背不下来……”
孩子不干。把孩子抱过来,顺便看了看那份行为规范,让我说什么呢?
一份规范试图涵盖小学一年级——中学,你指望它的实际指导意义有多大?写的文字别说这么小的孩子,我看着都费劲。
跟孩子共情了一会儿,情绪稳定了以后,试着问“能不能不背?”“不行!”
好吧,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而言,哪怕这些东西他们真的不理解,也会因为是布置的作业想要一丝不苟地完成。
怎么办?一起看。“妈妈,你也要背吗?”
我心说:会背才傻了(额,不能这么想,毕竟我的亲亲儿子得背……)
于是问了截止日期,算了一下一共有多少条,每天要背多少到最后一天才能完成任务。早晚都背一点,孩子的压力减轻,也就平静了下来,开始去背。
为了避免自己的考虑欠周,特意用系统思考的角度来想了一下这个问题:
就背行为规范这件事情,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前面说过了,实际指导意义不能说为零,也可以说很低),但是,在孩子看来,这是作业,在一个对老师说的话言听计从的年纪,想让他去挑战老师的权威,而不是生活在“惧怕”中(即使这个恐惧/惧怕是想象出来的,也够要命的),难。
再长远一点,哪怕老师也觉得这事儿不需要,但是领导布置,ta也不能不完成对吧?如果抽查,好死不死地正好抽到孩子,让ta没法交代,对孩子会不会有影响?……
所以,哪怕再不认同,我也只能去想办法帮助孩子完成这项我觉得不靠谱纯粹形式主义的作业。(论一个公立学校孩子妈妈的内伤)
这东西,跟你自己是不是去努力提高认知,学习系统思考没有关系,有些眼前的坎儿,该过还得过。
002 把书当做练习册
听采铜分享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时,又从一个人的认知中再次佐证了排列组合、跨界思维的重要性。
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点,是他分享了冯唐读《二十四史》的方法,就是把历史上当成练习题集来读:
假想自己是当时的皇帝,看完史书上提及的大臣禀报的情景描述后,先把后面盖住,在自己的脑子里演练该如何回应,想好对策后再来对比真实历史中的决定是什么,后果又是什么。
这样十几年的刻意练习加上“即时反馈”的训练,帮助他后来去美国读商学院的时候,发现很多知识都是小儿科。
这让我想到了富兰克林在《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里面提到,他把单册的《旁观者》杂志作为模仿的对象,先看文章并对每句话的观点做提炼,几天后根据提炼的素材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组织,再把它跟原文对照,以此来提高……
《新概念英语》后面的课文复述……
猫叔同样说过反复阅读一本文章和内容自己都很喜欢的经典书籍,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复述、写作,反复修改,并长期做这样的刻意练习。
不知道你看完这些后,什么感觉?是觉得又在说陈词滥调、别人已经使用过的方法?还是像我一样,如获至宝——这分明是一套N个比自己都厉害得多的人都证明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呀。
还在兜兜转转寻求方法,为啥不先用一段时间呢?试一下又不会怀孕对不对?说不定通过极致践行这个方法,我们也变成大牛了呢?
为啥俺读了这么多书,却依旧不知前路何在如何进阶?可能在于我把书当成催眠剂,别人却通过这些“练习册”开启了加速器哇。
(戏精开唱)
《要践行》
词:牛牛的Annie
我们梦想要成长
意气风发前途光芒
只要你极致践行有效方法
从此开挂不是妄想
要践行,要践行
极致践行大咖终成
好了,戏精困了~
这表白好走心,谢谢读书营每一位老铁给彼此带来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