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故事签约作者:耶雅亿
每位家长都知道心平气和的重要性,然而『用负面情绪管负面情绪中的孩子』却是天天在犯的错误。很多家长将哭泣看为『怯懦』、将生气看为『任性』、将害怕看为『胆小』、将焦躁看为『自私』。一看到幼儿有不良情绪就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叠加在孩子身上,揠苗助长般地逼孩子“乖乖不哭”。
『三句半』秘诀
幼儿的情绪如同水流,来去匆匆,只要大人简明准确地告诉他们这种情绪的名字,他们就会逐渐地清晰这种感觉。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可以平衡孩子的身体、感觉、心理承受力、认知承受力。在学习处理自己情绪过程中,也是一个自我创造的历程,学习化解危机。
琳琳十个月,妈妈就像教她认识“这是电灯”、“这是电话”、“这是王奶奶”一样,教她“你感到生气”、“你对狗很好奇”、“玩滑梯让你兴奋”、“你看上去有点沮丧”、“你在表达对妈妈的爱”、“你在关心小弟弟”(我每次教她时,只描述一种主导的情绪,以免孩子混淆。)故此,琳琳满周岁后,敏锐于内心的情绪,会用语言描述:“我生气了!”、“我开心!”、“我害怕!”。
家长可尝试一种“三句半”的表达方法。“三句半”的基本内容是:“用一句话给一种情绪起名字——用一句话赋予孩子空间——用一句话表达爱与接纳——用半句话重申爱”。
当凯凯因小朋友抢玩具而跺脚、哭泣、尖叫时,爸爸蹲下来抱他一会儿。说出第一句为情绪命名的话:
“宝贝,我看到你很愤怒(伤心、生气、嫉妒等)!”
然后,爸爸用第二句话赋予她足够的空间:
“你想哭就哭吧。(“你可以表达你的怒气、你要一个人呆一会吗?……”)”
再次,爸爸稍带煽情地表达爱与接纳:
“爸爸妈妈陪着你,我们都爱你。”(“你生气的时候,我一样爱你!”……)
最后,用半句话重申爱:
“爸爸妈妈好爱你……”
无论凯凯的表现多糟糕,听到“三句半”非常,都会渐渐平静下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有时候,大人刚讲完第一、二句,她就笑着说第三、四句了。
如果我们教孩子认识情绪,他们就不会情绪起伏、大喜大悲。家长可跟孩子一起分享不同情绪的来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整合情绪。聆听名曲、欣赏名画、朗诵诗歌等方式都带孩子进入精神性的情绪之中,孩子也学会用这些方式疏导自己、安慰别人。
昕薇的妈妈爱好音乐。一天,妈妈心情不太好,昕薇翻出一首《天鹅湖》的曲子,一边播放一边对妈妈说:“妈妈,我上次想哭又哭不出时,听这首曲子就哭出来,一会儿就好了!”
“这是谁的情绪?”情绪界限很重要!
很多动不动就抓狂的家长,无法为自己的情绪划界限,总让别人乌烟瘴气的情绪破坏自己的心情。这样的家长,不太能养育出情商高的孩子。因为将自己从“别人负面情绪中剥离出来”的功课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
家长们要从孩子三、四岁起逐渐教其辨认:“这是谁的情绪?”。如果自己在回家时情绪不好,就先告诉孩子:“我心情不好。这不是你的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爱你,但我需要调节(看部电影、打会游戏、做做面膜等)。在我独处时,你可以不打扰吗?”
这样做,一是让自己得到缓冲,二是让孩子懂得“大人心情不好,我仍然可以开心。”等我们“缓冲”好后,常问她:“刚才那会儿,你开心吗?你在做什么?”如果她自得其乐、该干嘛就干嘛的话,我们就表扬。
有一天,爸爸心情不好,又必须先监督小花练琴。妈妈告诉小花:“妈妈今天有一种沮丧(失落、烦躁等)的情绪,它好像有点不听话。但我可以借助幽默、音乐、看书、游戏等方式,让它越来越乖。你能帮忙吗?”于是,小花练好一首曲子之后就给妈妈讲个笑话,出个脑筋急转弯。屡次看到爸爸妈妈这样调适心情,小花也懂得如何与负面情绪共处了。
一天,爸爸的同事来家里讨论工作。小花进去打扰时,爸爸生气地说:“你烦不烦啊?!”。小花想了一会儿,认真地对爸爸说:“我一点都不烦躁。现在,你烦躁,你的情绪不好。我只是有点着急,希望你先回答我的问题。”
在场的每个人都被逗笑了,同事惊讶地说:“5岁的孩子,竟能分清楚别人与自己的情绪!还用‘烦躁’、‘着急’等精准的词汇表达。这比很多大人更强!”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动不动就生气”的小伙伴。我们要教导孩子:“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而非别人的情绪负责”,这样孩子在与小朋友互动过程中,就不太会用坏情绪去操纵别的小朋友,也会远离那些要操纵她的人。渐渐地,孩子会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在游戏之前约定好规则,彼此尊重。真遇到别人情绪不好时,孩子会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懂得用幽默等正向方式来还击别人的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