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即是多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许多人都像作者书中写得一样,把多当作好。无论是越来越多却不去仔细阅读的书架上的书,还是微信中不断增加但不会去重新欣赏的收藏的文章,亦或是不断购买但总说没时间观看和学习的网课,都能映射出我们对事物的渴望和隐藏在这背后的惶恐和不安。是不是越来越多的事物就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或者可以得到克服惶恐和不安的力量呢?答案却是否定的。
因为当拥有的越来越多,选择也越来越多,而我们也更容易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中忘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选择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事物。更可悲的是,在做了选择之后,付出了机会成本的我们,当发现自己做的选择不是自己最初想要的,会陷入极度的自责与后悔中,也忘记去享受已经选择了并无法回到从前去改变的事物,只能在懊悔中除了痛苦一无所得。
所以为什么不把那些可有可无的事物在自己的购买清单中删除呢?把那些日常事物般的,没有提供成长机会的任务放在任务清单的尾部最后去完成呢?
曾经也是被琐事围绕的我,有过一段每天辛苦学习完成任务,可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整体水平下降的时光。当时刚上大学,被老师们的各种“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洗脑,认为一定要把每一科的内容都花百分之百的心力去学,拿到好的成绩和奖学金,才能正常毕业找到好工作。但在每一科老师不断的细化和加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期望中,我一直没有时间去完成自己早已做好的计划——学习两门特长,打好学科基础,拥有兼职实习的经验和旅游。在不断地压抑自己内心的需求,我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学习细化任务中越走越远,也越走越孤独和失望。虽然每科的成绩都很高,但除了考试的内容,我根本没有学到什么。不要说务实基础和提高应用能力了,我连最基本的生活常用但考试不考的知识都忘了。
在很长的一段应试学习和迷茫中,我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学真正喜欢和有用的东西,而不是自己不喜欢的考研的理论知识。学校任务正常完成保证达标,能及格顺利拿到毕业证就可以。每次一个小目标,让自己不再惶恐和不安,走向自己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