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三句真言:生生之谓易,保合太和,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儒家三句真言: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
道家三句真言:无为而治,有无相生,道法自然。
禅宗三句真言:识心见性,无念为宗,顿悟成佛。
【梳文读书笔记】
2
物美价廉
农民不种地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有哪一种文化比“农”更古老?在所有的养生要素中,有哪一个要素比“吃”更重要?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把“农”排斥在“国学”之外;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学被剥离得只剩下儒释道和四书五经。这个问题所折射的焦点恰恰就在于,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史的国家,“农”已经不被当作能登大雅之堂的文化;虽然每天都在吃着粮食,但国人大多已经忘记还有这么一个与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行业。这对有着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灿烂的农耕文明的中华民族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是的,提起农业,我们会想起很多高大上的名词: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设备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智慧农业……而恰恰很少提及“传统农业”。
由于传统农业不“现代”,不“科学”,所以逐渐被疏略,被抛弃。但却被世界公认的农业机构称之为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的典范,被看作是中国之所以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地球上最庞大的人群,而且几千年经久不息,绵延不绝的根本所在。
中国的农民,像父辈那样视土地为生命的老一辈农民已经渐渐老去。新一代农民,有的人深知靠种田地养活不了自己,而愿意选择当了农民工;有的举家搬迁弃田地外出经商;有的人虽然继续种田地,但由于没有继承和掌握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只能沦落为“现代农业”指挥下的“产业工人”。
与农民的退出相反,城里的一个又一个土豪却租地当起了农民。这种情况下,没有多少人是为了赚钱,也没有多少人是因为喜爱,更没有多少人觉得当农民是高大上,来为社会生产、提供安全的农产品。而仅仅因为自己想吃到安全食品。当一个社会的食品到了不是自己种的就不敢吃的程度,人们是不是真的到了该深刻反省的时候了。在食品安全成为众矢之的的今天,我们自己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当你去买菜时,面对2元/斤的蕃茄和6元/斤的蕃茄,你会买哪一种?2元/斤与8元/斤的大米,你又怎样选择呢?面对市面上10元/斤的猪肉和50元/斤的猪肉,你又如何下手买呢?当你精明的选择了便宜时,当你把这种选择变成一种习惯时,当你把这个价位默认为“标准价位”时……你有没有去关心这样的价格这样的食物正不正常;农民靠自己精耕细做生产出来的安全食品应不应该得到合情合理的价格回报。
于是乎,本来要生长12个月才能出栏的猪,3个月就上市了;本来有肥有瘦的猪,全长成了瘦肉;鸡牛羊鱼在短期内被人为速成为“价廉物美”的产品。至于农民能不能得到实惠,就很少有人来关心了。
“本来”不是种地的人,为吃到安全食品,也开始亲自种地:或者一个大棚,或者一个农场。等等这些我们只能把这种农业称为“情怀农业”。这里的情怀,可能是单指对农业产品的情怀,也可能是满足对家人需求的情怀, 甚至是因为对某一个作物、某一种食品的特别爱好……。至于这种生产能否承担社会责任,那研究的人就更少了。因为某种机缘巧合干起了农业。这种农业往往不是以盈利为核心目的,所以被认为只能是在坚守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底线。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农产品的进口,掩饰了土地荒芜带来农作物减收的矛盾;现代开发区建设征用土地所发放的补偿,短期内解决了失地农民的资金困难;现代超市业的繁荣也填补了社会民生的日常需求。但是,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目标,确实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