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作业”的温情背后

“不想作业”的温情背后

开学之前,局长在群中发了个链接,打开一看,是一个视频,主要内容是开学倒计时,老师发了返校通知。这本是常规工作,每个学校的每个班主任都会发,但是这个返校通知可不常规,因为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明天返校穿自己喜欢的衣服,怎么漂亮怎么高兴怎么来。至于假期作业,你做啥就拿啥,写了什么就拿什么,没做的没写的空着就行了,因为那是假期的事情,开学就是新学期了,我只管向前看,不回头看,孩子们,别害怕,没做没写的都不用做了,都穿的漂漂亮亮,高高兴兴来就行,因为老师想你们,不想作业。”

常规的返校通知往往是要求家长提醒孩子该收收心了,同时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检查暑期作业。作业是通知的强调重点,因为老师也知道,一个暑假大多数孩子们会玩得很疯,临近开学一定还有一些作业需要补,因而绝大多数是一板一眼,严肃认真的。但是这则返校通知一反常态,竟然说作业不重要,高兴最重要,老师不想作业想学生。

就那么几句话,被截屏传到网上,迅速火爆,浏览量一下子就是10+,评论区更是热闹,一下子就6条。

看完这视频,身为老师的我五味杂陈,既被这位老师别出心裁的通知温暖到,又被评论区那些留言刺痛到。所以总觉得想要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我想先来谈谈“不想作业”的温情背后那关于教育温度与本质的暖心对话。

老师的“不想作业,想你们”这则视频之所以能“火”,绝非偶然,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超越传统说教、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品味和思考。

首先,这则视频巧妙地运用了情感共鸣,消解了学生的“开学焦虑”。“开学”二字对像我这样年龄的人来说是一种期待,因为那时候假期要么帮父母干活,要么实在无聊,一旦开学,不用干很多活了,也可以和老师、同学在一起,更重要的可能是那时候的学习压力也不大。但是对现在的许多学生而言,“开学”往往伴随着假期结束的失落、对新学期的紧张以及对繁重课业的担忧。时代不同,孩子对“开学”的看法截然不同。而“老师想你们不想作业”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像一股暖流,不但击中学生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也击中了家长们最为焦虑的内心。它没有生硬地强调纪律、规矩和学业压力,而是将“人”的情感——思念、关爱、期待——置于首位。这种充满温情的呼唤,有效地将“开学”从一项冰冷的制度性任务,转变为一次充满期待的情感重逢,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抵触情绪,激发了他们对回归校园生活的积极向往。同时也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绪,触发了他们对孩子回归校园生活的的更多期待。

其次,它展现了新时代教育者沟通方式的转变与进步。传统的开学通知往往是官方、严谨甚至略带刻板的,侧重于事务性信息的传达。而这则视频则采用了更接地气、更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轻松幽默形式。老师通过这种亲切活泼的方式,主动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打破了传统的“师道尊严”刻板印象,塑造了亦师亦友的、可亲可爱的教师形象。

这则通知是重庆的一位年轻教师在班级群发的,这也表明现在的年轻教师把自己当“过来人”的共情,也是用年轻人的松弛感,给家校之间的沟通开了扇透气的窗。从众多留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有效的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知识的传授中,更始于良好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建立。这种基于尊重和理解的沟通,是成功教育的第一步。

然而,我们亦需理性看待“不想作业”的表述。 这并非是对学业要求的否定和懈怠,而是打破“作业=学习”的机械思维。老师在开学前一天发这个通知时,该写完的同学早就写完了,没写完的,这时候突击补,也是敷衍了事,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不如不写。学习的效果从来不与作业数量成正比。其实我们都知道,被动机械的重复作业反而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应付了事的作业,既浪费学生时间,也浪费教师精力。这位年轻老师这样发通知,是一种高情商的沟通艺术,其核心目的在于优先建立情感连接,为后续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铺平道路。

可以想见,当学生们怀着愉悦、放松的心情重返校园后,老师们依然会认真地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作业作为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其必要性依然存在。这里的“不想”是一种情感上的侧重,而非功能上的放弃。它巧妙地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在老师心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情感价值,远比那冰冷的作业本更重要。这种理念,恰恰符合“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宗旨。

总而言之,这则“火了”的开学视频,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沟通范例。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公众对于更具温度、更人性化教育的深切渴望。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一句“老师想你们”,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一份真诚的关怀,是开启新学期最好的序章。

我们为这位年轻教师的做法“点赞”,更期待我们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打破 “作业=学习”“师道尊严”等传统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教育智慧,更好地进行家校沟通,让校园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向往和热爱的地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