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最近的中篇小说创作经历。
我先是写了两个职场短篇小说,每篇6000~8000字之间。完稿之后,觉得没有什么成就感。不知道怎么的心念一动,想尝尝中篇甚至长篇小说写作。
这个想法一出来,自己先激动不已——毕竟是要做一件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跃跃欲试,非常欣喜。
好友安妮是某平台签约作家,已经有15万字长篇小说的写作经验。她告诉我中篇小说需要8万字左右。我赶紧上网查了查,发现最低要求3万字就可以了。安妮总是用最高标准要求我,“臣妾做不到呀”。
我想3万字还可以试一试,两个短篇加一块已经有一半的字数了。我在中间加一点细节,对话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不就差不多了嘛!
我不知道这种写法对不对。感觉就好像和好了两个面团,然后硬把它们揉到一块儿;后来发现面团不够大,再加水加面接着揉。
人家那种正规部队的做法是先写好人物小传,再确定时代社会背景,定好故事的主线,增加几条辅线。我这种土八路作风跟正经作者截然不同。
转念一想,文无定法。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只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尽管放开来写就是了。写得不好也出不了人命,顶多就是留在字纸篓里面,或者在头条简书扑街没人看。So what, 接着写就是了。
真的开始动笔了,问题来了。原来得故事还是太单薄,而且两个故事中间的链接有点麻烦,起承转合非常生硬。我只好往这个故事里增加次要人物,再设法两个短篇串接起来。
写着写着,我想起来以前看过的韩剧里面有个套路:16集的故事里,不会是单女主单男主;通常是双男主和双女主,外加4个男配4个女配。有了这些人设,实在没故事的时候,光那些男配和女配之间的互动,都能够产生很多有趣的情节。
譬如说前阵子看过的韩剧《爱的迫降》,就是这个套路。
男主是一个中队长,手下有4个小兵;而女主到了北朝鲜偏僻的边疆小乡村也立刻认识了4个大嫂。这些性格迥异的配角,对故事的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剧中有个细节,男主给女主做烧烤的时候,女主和他手下的4个小兵嬉笑打闹,而男主默默地向女主方向瞥了一眼。就是那一瞥宠溺的目光,泄露了他的心事。
玄彬演得极其含蓄委婉。而聪明的观众明白了编剧的意图,明白男主此时已经情网深陷,不能自已。
珠玉在前,好好学习。我赶紧加配角,再去想象一下配角和主角之间的互动,果然又写出几千字。
写了5章之后,问题又出来了。由于每天的杂事太多,刚刚5天,我已经不太记得前面的细节了。写着写着要翻回去,女主是独生女还是有个姐姐来着? 男配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我请教了好朋友小旋子,她的长篇小说已经写了将近60章,最早的一章是两个月之前发布的。我想知道她怎么记得前面所有提到过的人物细节。
小旋子老老实实地告诉我:她早期挖过的坑,有时候自己也忘了填。一些出场较早的配角儿,被她忘得干干净净,要等读者提醒才想起来。
她把自己的秘方倾囊相授,就是每章做一个简单的摘抄。每天动笔的时候先简单过一下前情提要,就不至于顾此失彼了。
在安妮和小旋子的指引下,我开始放心大胆的一路编下去。故事确实写的不咋地,但是这个瞎编的过程,实在是太让人享受了。
就像安妮说过的,每天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有了灵感,信马由缰顺顺当当地更新了2000字的时候。那个时候作者和他笔下的人物生活在一起,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
写作者可以安排笔下人物的性格,对话,甚至人生走向,他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没有世俗的烦恼,只有冷静的思考和写作的激情。
等写作者放下笔,回到扰红尘中来之后,会觉得现实生活中的事情不过如此。自己的心灵被彻底洗涤了一次,这种倾吐和反思给人勇气,去面对每天的烦人日常。
有人问严歌琳,“你为什么要写作?”
“不写作我会死。” 严歌苓是这样回答的。
严歌苓的境界我还不能够理解。对我而言,写作是情绪的宣泄和梳理。有的人天生歌喉婉转,他抒发情绪的办法是唱歌。歌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听众想起各自的泪点和痛点,能达到这个境界,就可以称之为艺术。
有几位作者说她们偏爱写中长篇小说,我现在渐渐地可以理解这种想法。
当你花费了很多时间,去设定人物的性格,搭建故事的框架,而且有足够的冲突和细节去写的时候;只写短篇,不足以塑造一个生动的人物,相当于浪费了这个故事梗概。
我想起在我发表第一篇个人经历相关故事的时候,有位写作经验丰富的朋友(他是省级作协会员)指点我说,这个素材应该留着写长篇。几个月之后我才明白,那位朋友在用他的实际创作经验指点我:每个人的经历是独特的,不应该轻易浪费。
铁凝最好的一部作品,是长篇小说《笨花》。这部小说其实早就有雏形,就是她早年发表的中篇小说《棉花垛》。
铁凝在棉花垛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人物细节和抗日战争的背景。《笨花》这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是《棉花垛》这部中篇小说不能达到的。
铁凝曾经在河北农村插队。那几年的插队生活,给了铁凝的文学创作大量的灵感和生活素材。每次她写到河北的农村,笔触就特别有灵气,特别真实感人。
铁凝另外一段生活经历是她童年在北京胡同跟外婆长大。这段经历在她的作品《玫瑰门》《大浴女》都有具体体现。铁凝笔下的北京大妞,总是那么真实动人,个性丰富饱满,让人过眼不忘。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每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各有不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一段宝贵的财富,是这个人打造个人IP的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初学者,我和大家一样还在摸索、思考和成长。
有位朋友曾经指点说:就像莫言写的作品离不开高密,陈忠实必须去写白鹿原,迟子建和萧红笔下最饱满的人物都出自于东北哈尔滨。每个写作者,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写的东西。
我笔下最好的人物,大概都来自于外企职场,因为那是我花时间最多,投入精力时间最多的地方。
当我把笔下人物的故事写出来的时候,我仿佛又和他们一起重新经历了一遍职场。当年的执着和不放弃,成就了现在的我。我希望我还能坚守这份执着和不放弃,用它来过一段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