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经常去一家快餐店解决午餐问题,那里的环境比较干净,老板也很热情,所以虽然他们家以辣味为主,我还说愿意一边拿着白开水涮着一边哧溜溜地吃着饭。
中午吃完饭的时候,餐厅基本上没什么人了,老板也开始斜靠在收银台和剩下的食客聊天谈笑了。我担心过几天他们关门回家过年,自己的午餐没有着落,就插话问了一句:老板,你们节前营业到哪一天啊?
没想到这个问题让快餐店老板收起了笑脸,叹了一口气。他说:“哎,愁啊。回家麻烦,要居家隔离,还要核酸检测,可是又不得不回去。”
我以为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比如老人家生病啥的。结果他紧接着说:“小儿子已经半年没见面了,寒假天天吵着要我们回家。” 我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小老板有个儿子,今年才读小学一年级,却没有带在身边,而是让老家的爷爷奶奶帮忙带。
理由是:他们在老家县级市里买了套中心地区的房子,孩子可以上本市最好的小学。而在打工的这个城市,他们买不起房子,如果让孩子们读外来务工孩子们通常去的那种学校,孩子的学习成绩又不能保证。所以,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将来,他们决定让年幼的孩子独自和老人家生活在老家,而自己夫妻来这里打工赚钱。
我听了有点难过,忍不住跟他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是我,宁愿孩子上差一点的学校,也不会让孩子远离父母。
虽然我也明白,差一点的学校可能培养不了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或者说成功的几率比较少,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年纪也只有在青少年。如果父母选择了在外,无法亲自照顾到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那么我很担心,这样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店老板听了反而呵呵笑起来,说我想太多了。“俺小儿子的那个学校,太多这样的孩子了。都是大人在外地打工,孩子们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而且有些还是寄宿的”。
可能是我自己从小学开始就在外寄宿的经历吧,我特别羡慕那些可以常年陪伴在父母左右成长的同龄人。比如我的大学舍友,她的父母是这个学校的老师,住在大学旁边的教师公寓,她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也全部是这个大学的附属校区,从小到大都是每天可以回家吃完饭和睡觉的。她和父母的感情非常亲近,而非常有安全感。
而我,却总是和父母的感情无法亲近。事实上,我记得自己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写日记还有类似的感慨:虽然我不是孤儿,可是为什么觉得自己像孤儿呢?
写出那样的话的我,的确看起来有点不知好歹。但是,那个年代的五年级,心智还是不成熟的,也没有金钱的概念,更不理解为什么金钱在人们的生活中骑着那么大的重要性。我只是感慨自己是不得不离家在外读书的可怜少数派。我总觉得父母不爱我,而他们会觉得我忘恩负义明明拿了那么多学费供我读书,还说出他们不爱我这样的混账话。
我跟店老板说:我宁愿在中小学阶段学习成绩差一点,也希望父母多陪陪自己。反正成年 以后有的是机会自己赚钱学习,比如现在成人高考、自考、函授和在职教育那么先进发达。
店老板却说他不会后悔自己这样的选择,他坚信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因为他希望孩子可以学习成绩好一些,进好点的大学,毕业以后赚体面而轻松的工资,不需要像他那样起早贪黑那么辛苦赚辛苦钱。
也许,所有的父母都在尽力给孩子最大的爱,可是,作为曾经的孩子的我,真的认为父母在身边比什么样的学校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