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卖饼的地方,听到了“当当…”的声音。我很好奇的看了看!才知道原来是卖老糖的!
圆圆的、大大的、厚簿度正好,乍看很像一块饼。
这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每次听到“当当…”的声音,就知道是卖老糖的来了。
与其说是卖老糖的倒不如说是换老糖,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身上没有几个人有零花钱。所以只要从家里凑一些塑料制品的东西就可以换老糖!
因而每次听到“当当…”的声音,我和弟弟妹妹还有邻居家的小伙伴们,都各自跑回家收集大人不用的一些废旧塑料制品,拿到卖老糖那里去换一些或多或少的老糖。
其实老糖的味道很特别,它不像水果糖那样香甜,也不像牛奶糖那样醇口,老糖的口味是甜而不腻,往喉咙咽的时候有种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的感觉!
也许正是这种感觉时刻牵引着我们,让小时候的我们对“当当…”的声音特别敏感。因而才有了一段难忘的童年记忆!
记得那次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回家去找塑胶制品,可是找了半天,也凑不出多少。于是我们分头行动,屋里屋外到处找,最后终于在粮囤的拐角处找到了很长很大的一块塑胶制品。
我们喜出望外,可是太大了,怎么办?我们又找来剪刀歪歪斜斜的剪了一大块,也顾不得余下的塑料制品。就这样兴致勃勃地跑向“当当…”的声音!路过我家草垛的地方,发现草垛顶上还有一块旧的塑料制品,我顺手一拽,拿起就跑。
那是我们有始以来换最多的一次老糖,我们姐弟三人每人手里都拿一大块,在邻居家小伙伴们羡慕的眼神里细细的品尝老糖的味道!浑然不觉回家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刚进家门,妈妈就厉声责问我们是否剪了塑胶制品,还将塑胶制品拿在我面前,我点点头,啪的一声,妈妈开始打我了,一边打还一边说,那是她准备盖稻秧苗的塑料制品,谁让你剪了,吃一口就上天了。
妹妹怕挨打,还向妈妈告状,说我还将草垛上的塑胶制品也拿去换老糖了。
妈妈一听更生气了:下雨了,草垛湿了,拿什么烧锅?
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心想:反正也吃了,打就打吧!
所以每次听到了“当当”的声音,或者看到卖老糖的,总是会想起在不知好歹的年龄里这段难忘的记忆!
如今卖的老糖早已不用塑料制品来兑换了,只要自己想吃,买多少都可以,只是再也吃不到童年那种难忘的感觉和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