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司机讲赚钱的网文怎么写。
今天解析《第一序列》的开篇。
有一个观点:
故事情节发生的概率越低,其信息量越多。故事情节发生的概率越高,其信息量越少。信息量与故事情节发生的概率成反比。
值得我们注意:故事情节发生的概率,依赖读者的经验判断。同一个故事情节,对于不同的读者而言,发生的概率会有差异。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网文作品是信息的载体。读者是信息的消费者。因而作品中的信息量越多,作品就越物有所值,从而更受读者欢迎。
我们用上面的观点,来检验作品中的信息量,以此总结经验技巧,摸着大神过河。
《第一序列》会说话的肘子 著
肘子是我最喜欢的大神作者之一。但请大家放心,我会尽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以理论来作评述,以免吹捧的嫌疑。
言归正传,开始剖析。
第一章 脑子有病
厉害了!这个章节名称是经典的“读者心理建设”技巧。
我们作为读者都有感受,在读一部作品的第一章时难免心急,都想尽快看到有吸引力的故事情节。读者这种焦躁情绪,如果得不到缓解和释放,读者会把情绪转移到作品上,开始挑刺。
所以,成熟的作者都会想办法,帮助读者把这种情绪缓解、释放掉。
“脑子有病”这个章节名称,读者一读出来,就仿佛骂了句街。原本淤积于胸焦躁情绪,瞬间就被释放掉了。接下来,读者就会以正常的心态开始阅读,逐渐进入剧情。
给我们的启示:魔鬼在细节。第一章的章节名称,在我们眼里是一个微不足道小事情。但是在神级作者眼里,那是一个不可退让的阵地,必须坚守住。方能为后续的战斗赢得更多的胜利契机。
《圣经》上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当我们真正关心读者的感受,读者也必将用订阅来回报我们的努力。
第一章,从开头一直到“这里的夜晚,是法外之地”为止,是一个完整的大段落。
在这段里,除了两处之外,其余全是信息量较多的小概率事件。
比如说,在深夜,少年拿着骨刀守门。
这种情况在读者的认知中概率几乎为零,所以是信息量较多的情节。
颜六元问主角,脑子里的病连镇上的医生都看不出来吗?
这段话的信息量是多的。因为脑子有病应该去三甲大医院诊治。但在颜六元的口气中,仿佛镇上的医生很权威。这有悖于读者的认知,是小概率事件。
主角说,天快亮了,要去打猎。
这个信息量是多的。因为在现实中,早起打游戏的常见,但早起打猎的不常见,是小概率事件。
颜六元说,在废土学习好有什么用?
这段信息量是少的。在废土里学习好,确实用处不明显。这是大概率事件。
如果颜六元不提废土,只反问:学习好有什么用?
这样一来信息量就会增多。因为有悖常理,是小概率事件。
但作者想通过颜六元的口告诉读者:这里是废土。所以不惜牺牲一些信息量。
在提示废土这方面,作者没有使用大段的环境描写。因为绝大多数读者对废土是什么样子,在心里都有自己的概念。
此时再用大段环境描写来交代废土,这在读者眼里信息量是很微少的,几乎等同于无效文字。
给我们的启示:从作者对此段的处理上,我们可知,信息量少的内容不要写。如果必须写,也得尽力用最少的字去写。
就如颜六元用五个字来交代废土一样,这就是惜墨如金的正确用法。
在此大段结尾处,作者写到:这里的夜晚,是法外之地。
这句话的信息量不多。
因为上文已经提到,天亮之后镇上就不那么危险。还有颜六元持刀守夜的情节。这些都充分说明晚上是不安全的。
废土的夜晚是法外之地,这在读者的认知中已经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再写出来,信息量就变得很少了。
如果我们把这句话写成一个小概率的事件。
比如:这里的夜晚,是狂欢之地。
结合上文,表达的意思不变,但信息量却增加了。读起来是不是会感到:这里的夜晚更加危险?
我们都能看出来的问题,那么作者为什么不这样写?
给我们的启示:虽然增加故事情节的信息量,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我们还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一味的增加信息量,就会月盈则亏,得不偿失。
作者写:这里的夜晚,是法外之地。
虽然信息量不多,但却能方便理解。在读者心里明确构建出:这个镇子晚上不安全的印象。为后续情节做好铺垫。
在此,十分感谢诸位大佬、好兄弟、好朋友们给予我的鼓励、指正与建议。(笔芯)
接下来作者用一个复句描写酸雨滴落。
阴霾的天空有乌云在不断翻滚,云层中一滴酸雨终于坠落,它在狂风中不断飘摇,最终啪嗒一声,落在了任小粟的面前。
下雨,对于读者来说太熟悉了,这是大概率事件,所以信息量很少。
但作者在这句看似很普通的描写中,却写出了画面张力。
给我们的启示:信息不够,技巧补。
接下来是主角捉麻雀的整段描写。
捉麻雀,在年轻读者的认知中是一个小概率的事件,00后的大家几乎没这么玩过,所以信息量是多的。
在这段中,作者还大量运用对比,这在形式美法则中是经典手法。
...猎物还没等来竟然先等来了酸雨。
这是先与后的对比。
有人说,在这废土之上行走必须要小心野兽。
但任小粟觉得这人没把话说全,因为这废土之上能够要人命的东西还有很多...
这是片面与全面的对比。
...任小粟的眼睛骤然睁大了,但他的气息却始终没有紊乱。
这是紧张与放松的对比。
...是他用一根树枝支着一口黑黑的铁锅,而铁锅下面则撒了一点点黑乎乎的面包屑。
这是大与小的对比。
...这只鸟论起个头来其实也未必比铁锅小多少了。
这还是大与小的对比。
它站在原地梳理了半天的羽毛,而任小粟则在一动不动的继续等待。
这是动与静的对比。
...任小粟忽然猛力的扯动了手中的那根绳子,紧接着少年整个人跳了起来,犹如一头脱缰的野驴似的冲向铁锅...
这是主角与自己之前的状态做动静对比。
铁锅下面传来麻雀的挣扎声响,坚硬的羽翅在铁锅里摩擦出锐利的声响,这时候避难壁垒里的报时钟声悠扬传来。
这是声音对比,尖锐声与悠扬声对比。
如此密集的应用对比,在我印象里还没有见过第二部。
如何把一段流水账写得生动好玩,这就是方法。
给我们的启示:对比就是写作的金手指。把对比用起来,就会点石成金。
与打劫者冲突这一段的信息量也特别多。
作者让主角把打劫者揍了,这是网文中司空见惯的大概率事件,信息量几乎为零。
但作者巧妙地安排主角又回来把猎物送给打劫者,这就是小概率事件,信息量增多。
然后作者又反转,让主角把给出去的猎物又夺了回来,这使得事件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变小,从而令信息量多得爆表。
作者这不是在调度文字,这是在调度信息量啊!
我是没见过第二部网文,在第一章里有这样的设计。
当然我半年前才开始看网文,总共也没超过一百几十本。
大家都看得多,有在别的作品里见过这种调度信息量的操作,可以告诉我。
总结:我们看到在第一章里,作者写的绝大部分都是小概率事件,信息量多。仅有的两处信息量少的地方,也是为了交待环境、铺垫剧情在权衡之后做的取舍。
章节名称的设置,对比手法的密集运用,对信息量的调度,都显示出作者对细节的控制力与不俗的笔力。
总之,在大神的作品里,信息量足够多。
信息量足够多,肯定是一条正道。
有朋友说,肘子在写的时候,可能就没意识到我们分析出的这些东西。
没错,我相信神级作者是不会刻意去设计这些东西的。这些东西早已经和他们的思维深度融合了。这就是神级作者的境界使然。
但是,这些分析出来的东西,对我们新作者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马克思说过,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当我们找不到道路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这些分析中找到路标。
当我们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之后,理论也就无所谓了,我们就可以心无旁骛的专心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