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海底捞的触动(员工的大脑、信任与惩罚、学习、自由与尊严、个人差异化与标准化、个人思考、依旧是服务、管理是门艺术?、海底捞一书的讨论)、财富自由(对世界的理解、写作相关)、时间的运用、来自金星的女人、硅谷来信(鲁迅的物质观、吴军老师的金钱观、我的金钱观)、关于权力、关于用户画像
1.海底捞的触动:员工的大脑、信任与惩罚、学习、自由与尊严、个人差异化与标准化、个人思考、依旧是服务、管理是门艺术?、海底捞一书的讨论
员工的大脑:
本周看的是《海底捞你学不会》,本书内容较为散,并没有讲太多商业内容,更多的是一个个小故事,通过故事,描绘出海底捞这个奇特的火锅店的创立、人员、管理、发展、问题等等。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第一次感受到这样的观点“普通的服务员,不是低价劳动力,不仅要会用手,还要会用脑子,这是一个脑力劳动”,因为服务员不只是要传菜,点菜,收拾桌子,还要与客人交流,了解客人需求,他们是一家餐馆的直接印象,所以海底捞认准了这点,把服务员不再当成廉价劳动力,而是高级脑力工作者,他们的沟通与观察甚至超过了很多学历高者(我自己这么认为的),首先上从定位,海底捞就做了区别和差异化。
信任与惩罚:
不仅是对员工的大脑雇佣,还有是关于信任,书中代言,最底层的服务员都有为顾客做打折甚至免单的权力,充分的对服务员给予信任,让他们不仅仅获得物质上的回报,还有最为重要的,就是尊重,这样当被得到尊重,从所做的事业中收获了成就感,那么也会更加喜爱这个职业,并投入自己的热情。
信任,这点上与我正在就读的和君文化挺相似,我相信,我总是先于你一步相信。
当然,没有手段,只谈信念,那就是扯淡,还是在信念的基础上,要有合理的监管手段。给予无限的信任,就要承受被辜负。海底捞对于辜负信任的人,一经发现,直接开除,不讲情面。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信任,但是海底捞依然愿意相信那大多数人都是可以被信任的。不过这本书目前还没看到非常规范化的管理规定和监管手段,更多的是零散的信息,但是却有展示出一些高压线。煽情偏多,细则较少,不是很能成体系。
学习:
海底捞不仅注重企业的发展和盈利,同时也关注员工的成长,哪怕这些员工都是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尤其是关注他们学习。而且海底捞会让高层员工,强制要求他们去学习、去充电,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缺陷,而这种缺陷是非常致命的,必须要补。
企业有义务为自己的员工提供更高的学习平台,当然很多人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以这也是海底捞值得尊敬的地方。不仅将一线员工当成核心,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给予他们权力,更要塑造他们,丰富他们。
自由与尊严:
本书提到了对于农村来的员工,要给予信任和尊重,无独有偶,看逻辑思维中,罗胖提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金字塔也许并不是奴隶建造的,因为被压迫的、非自愿的人是无法协同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世界奇迹。所以自由是创造力的前提,越复杂的事,就越需要有尊严和自由的人来做。
对应到海底捞也是如此,领导给予第一线的服务员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激发出他们对于服务顾客的无限创造力。
个人差异化与标准化:
海底捞强调个人,希望通过信任让员工激发创新,同时利用师徒传授的方式来教导新人。
但是这就无可避免的遇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个人的差异化,强调个人就一定会出现,每个人的能力与性格不同,这就造成了其理解的不同,而不同的人也就构成了不同的海底捞店,那么店与店之间的差别就会非常大,这就是核心问题。
而麦当劳KFC这样遵从标准化,不太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细细一下,这算是海底捞的危机吧,至少会很大程度上制约海底捞的发展与口碑,如今参差不齐的口碑,已经说明了海底捞的服务人员的复杂构成,如果越来越多“敷衍”的员工加入,愈发的稀释海底捞的文化,迟早会让其最核心的竞争力——企业文化,消失殆尽,而那个时候,也就是海底捞沦为平庸的餐饮公司的开始。
依旧是服务:
《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确实写的比较一般,因为感人的故事太多,核心总结的太少,渲染一个点太多,而没有太深挖其他的内容,或许,海底捞真的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品牌,由于员工的组成,由于老板的出身,导致了服务就是跟别家有差异化。直到200多页快结束了,依然还是服务。
不过其中有这样的一个逻辑:
因为需要极致变态的服务,所以需要一线员工发自内心的工作;
若要发自内心就必须让员工有成就感、尊严和信任,所以海底捞给员工这些,不仅是极致的信任,同时也是极致的尊严,让员工们从一个底层的体力劳动者,变为用脑力与顾客搞好关系的高级员工(虽然他们自己和大多数顾客并不这么认为);
为什么领导者敢给呢?因为他的出身,因为领导者麻木的屈辱神经,因为核心员工的农民身份,因为他们想靠双手改变生活。这是一种天生的,不是后天培育出来的那种不自然的服务。
管理是门艺术?
本书作者认为,海底捞学不会,因为管理是门艺术,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尽相同,而且作者认为:大多数企业管理者不是学管理出身;管理的一个知识经验技术无法被重复验证(无法验证的当然不是科学)。
但是,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我比较赞同吴军老师的理论,做事,一般0到50分靠的是常识,50分到90分则是靠科学与技术,能否走到100就要靠着艺术了。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因为其某个阶段就下结论,将某个动词拉长变成一长串的时间点,这样动态的去观察,会对管理有更好的理解。
海底捞一书的讨论:
在讨论时,了解到一个观点:看书前的准备的时间,有时候可以比看书花时更多。如何选一本好书呢?顾名思义、理所当然。顾名思义,代表书名非常抓人眼球;理所当然,公认的好书。
另外,序言很重要。提问题,看序言,找答案,将问题作为思维导图框架。
另一方面,要辩证的看待书中的理论,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
今天的一个马斯洛需求理论,被用于解答海底捞服务员,这确实一直都是很有效的分析工具,而很多时候,这个需求是要一层一层的满足和解决的,一蹴而就,可能造成过度的满足而重心失衡。
个人思考:
客人是一桌一桌抓,员工是一个一个吸引的,除了信任,还有塑造公平感。对于员工与领导的态度:在制定公司战略和制度问题上,领导重要;在服务客人的问题上,员工重要。
对于制度的实行,需要执行力极强的,并且完全认同领导价值观的干部队伍。干部的培养,要从一线员工抓起,经过一线的摸爬滚打,才能了解业务。
一家企业的气质,往往是创始人确立的。张勇的“不精明”,对人的充分信任,使得其之后再对海底捞的管理时,也一样运用到了对一线服务员的身上,相信一半天使一半魔鬼,宁可信任每个人心中的天使,就算其中掺杂了魔鬼。
所以说海底捞学不会,真心学不会,试问哪个餐饮企业的领导会如此的信任一线员工并尊重他们。
2.财富自由
对世界的理解:
“我们每个人所在的世界,都基于我们各自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比较唯心的一句话,但有一定的道理,客观事物是存在的,例如一把椅子,一张桌子,一方讲台,但是对于他们的意义,每个人都不一样,也许有人与这讲台相伴十年,也许有人新买了这把椅子,也许有人曾经在这张桌子上刻上心爱女孩的名字,因为这些过往和理解,导致了虽然同样一个事物,但是对于每个人会有不一样的理解,这也就是成为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总和起来,也许就成为了我们的各自的世界。
所以,还是比较主观的。
写作相关:
关于写作的内容,可以顺着笑来老师给的思路去思考:
第一,我写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对who)
第二,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如有用,有多大的用处?如何坐到最有用?(对how)
第三,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如有用,对多少人有用呢?如何做到对更多人有用?(对more)
第四,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如有用,在多长时间对别人有用呢?我如何做才能让这时段更长一些呢?(对when)
第五,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如有用,如何才能优雅地让人们恰当地回馈我呢?(对reward)
第六……(对……)
去深入的挖掘,虽然很多时候,写作的内容只对个人有用,但是也是需要去思考,怎么样才能对其他人有用,这样,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即使对自身有用也是通过这些改进自己,让自己更能为其他人所需要,一样的是要体现自己的价值。
3.时间的运用
在利用时间的时候,关于停顿点,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利用好停顿点会直接提高效率。
停顿点就是每件事之间的间隔,在这些间隔时,适当的停下来,做个小休息,并把接下来要做的事做一个规划,这不仅会有时间放松休息,也会让你有目的的做接下来的事。
4.来自金星的女人
女性在表达时,更多的是表达一种情感。
5.硅谷来信:鲁迅的物质观、吴军老师的金钱观、我的金钱观
鲁迅的物质观:
“人要生存,要温饱,要发展。所谓的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
吴军老师的金钱观:
第一,钱是上帝存在你那里的,不是给你的,回头你要还给他。
第二,钱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第三,钱和任何东西,都是为了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给你带来麻烦的。
第四,钱是靠挣出来,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挣钱的效率取决于一个人的气度。
第五,钱是花不光的,但是可以迅速投资投光。
我的金钱观:
其一,钱应该是让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带来麻烦的。
其二,知道自己金钱的来龙与去脉,是非常重要的事。
其三,符合自己认知和价值观,认为值得付费的事物,不必在乎他人的感受,该花就花。
其四,对于那些不是非常重要,价值没有那么大的事物,能省就省,只要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即可。
其五,投资自己,永远是最值得的投资。
6.关于权力
看到了关于“三围”的权力描述:
名义选民:名义上的选民,然而对谁当领导人,没有啥卵用
实际选民:对选择领导人有实质影响的
胜利联盟:必须依赖的群体,领导人需要他们的支持才可以维持自己的权力
用这样的思维去思考通过选举的结果,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因为领导者要取悦的,不是全体人民,而是胜利联盟。大多数人只是名义选民,对于实际的选举来说,用于表面的民主,实质上没不能决定最后的结果。
扩大到群体中,可以同样分为普通群众(名义选民)、意见领袖(实际选民)、核心联盟(胜利联盟),通过联合核心联盟,掌握群体的话语权和舆情走势,进而可以辐射更多的群体内意见领袖,通过这些节点来掌控整个群体。
7.关于用户画像
产品不同阶段的不同方法:
立项阶段的产品----》做法是:定性发现+定量验证,也就是利用身边的资源做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找出关键的用户变量,用以划分用户群体,再进行问卷验证
已上线并有一定数据积累----》做法是:数据挖掘+定量筛选+定性丰富,结合数据积累,以及定量的问卷调研筛选核心的用户群体,通过详细访谈了解具体的行为细节和态度
基于已上线产品的用户画像
接下来,一个一个说
数据挖掘:利用后台数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根据需要提取相关维度数据信息,对多方数据验证和假设,得出初步的用户群体类型与规模。但是由于用户场景的不同,对用户的认知也不尽相同,所以可以从运营角度来切入,例如日活、新增、使用时长,并进行维度的划分。通过年龄、性别等常规来区分高活跃用户、低活跃用户、新老用户。
问卷调查:一般可以通过日志数据,但如果没有,那么就需要问卷,由于低活跃用户难以触达,所以活跃用户的问卷是关键。新老用户的区别是很重要的,需要团队首先定义好。然后是设计问卷,大纲是核心,例如下图,主要是一些用户基本信息、目标、行为、观点、态度等,根据项目投放。分析这块暂时不理解。
用户访谈:访谈对象主要是填写问卷的同学,而且一定是重点人群,重点人群的定义是人多或者活跃,形式与大纲并没有特别好的借鉴。由于用户画像的目标是找到同类用户的共性,和分类用户的异性,所以对于小白,关键词是个不错的选择。
画像构成:两部分构成,一是量化的研究结果,例如年龄,性别比例;二是定性研究的结果,显示用户对于产品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