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4日学习收获

第一节的收获(之一)


今天是郝老师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早有期待,不巧赶上今天下午在学校整理疫情防控的过程性材料,七点收工,匆忙往家里赶,一步晚,步步紧,不过,谨慎发言的潜意识给了我阅读、思考和消化的过程,按照“少而透、少而精”的原则,今晚我只梳理对第一问题的收获。

学习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的发生关系到内外因素,从内因来说,主要关涉五个方面:情绪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自我管理。从外因来说,涉及到环境、老师的能力、是否有及时的反馈,是否有奖赏等。

今晚郝老师重点讲了内因的问题

所有的学生学习的问题,既不是先天智力造成的,也不是由学生主观意识造成的,其本质是孩子情绪状态不佳、知识体系构建的不完整、没有积极稳定的学习习惯、缺少指导思维加工的系统方法,以及缺乏自我管理与自我规划系统这五个内在因素。

(一)情绪状态:情绪是心理结构中的两大变量(知识、情绪)之一。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造成不喜欢相应的学科,最终造成偏科;由于一次的考试失败造成考试紧张而形成考试焦虑,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受情绪的制约很难完成正常的思维活动。因此情绪状态的调节是知识加工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和催化剂。

(二)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思维过程中的原材料,知识结构建构的是否合理,奠定了未来学习的基础。因此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

(三)思维方式:如何才能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即对知识加工的深度、广度、严谨性有所提升。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马虎、用功不见效等低效学习现象。思维方式像加工厂,影响其加工产品的质量。

(四)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制约学习的重要变量,学生如何才能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完成思维的可视化。很多学生由于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加工知识的过程中只在短时记忆中完成,由于短时记忆能力有限造成信息丢失进而造成马虎。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利用外存储记录信息,这样可以大幅提高短时记忆加工知识的空间。

(五)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对自身的调节、监督、规划、管理自我资源的系统。自我管理能力是高年级学生的必备能力,同时也是低年龄阶段需要逐渐培养的能力。很多家长在低年级习惯于安排学生的学习,但到了高年级阶再无法帮助学生学习时,学生自己却无法独立学习。面对这种现象,家长往十分困惑却又无从下手,家长不敢放手、学生又不愿意接受安排,成为了一难解的矛盾。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学生缺少自我管理及规划能力。很多初中生学习很优秀,而到了高中学习却出现滑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管理系统的缺乏。自我管理系统是对前面四个因素进行调节、监督、协调的能力。自我管理系统的获得就是元认知的发展,它将给学生带来不断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下面是我的听课感悟

首先对于情绪状态来说,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根据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节奏理论,我们的课堂上一定不能跳过浪漫阶段,因为这是学生愉快感知的过程,比如我的英语课堂总是以一首英语歌曲、诗歌或者小视频开始,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另外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循环理论中的良性循环——“生命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信自尊),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机。”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情绪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其次对于知识结构来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即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理清学生的需求,减轻学生认知的负担。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比如让学生养成勇于质疑的习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和提高性(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处于身体放松,而大脑紧张的状态。

第四,对于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并不陌生,当下最流行的是“21天好习惯”培养计划,我们熟知的““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使得我们都会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生活、学习和思维的习惯。

最后,对于自我管理,时下网络直播模式成了常态,我们谈的最多的就是学生的“自律”问题,这是五个因素中,我认为较难的一个问题,对自身的调节、监督、规划、管理自我资源问题,实际是元认知的认识过程。

简单梳理了第一个问题后,我已经有了茅塞顿开、云开雾散的感觉,相信随着我梳理的深入,一定还有更多的惊喜和收获,真诚地说一声“感谢郝老师!”,因为他的深入准备,才有了今晚的海量收获,因为遭遇“高人”,我们才能有如此“丰美的水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