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学诗计划的微信群里开展的“飞花令”诗歌接龙中,主题是“村”,群友们一个接一个发出带有村字的古诗词名句,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每一句都让人宛若看到清新恬淡的乡村生活。
在古诗词里,村居生活或许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吧,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日新月异的推进,有多少村落正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残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我小时候住在农村的天井院里,所谓天井院,就是在平地上挖出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坑,然后在土墙上挖出一孔一孔的窑洞来,那样的房子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在窑洞里优点是冬暖夏凉,只是潮气很重,尤其是阴雨天气,母亲说被褥潮湿的让人难以安睡。可是这种房子实在是经济,不需要花大价钱即可建成。然而又存在着致命的安全隐患,若是大雨倾盆,积水难散,就成了水塘。一场大雨结束了我们的天井院生活。
砖瓦平房建在农田边缘,一个生产队往往集中在一片。爬上村后的青龙山,极目远眺,整个村落就全收在视野里了。片片绿色的农田仿佛延伸到天际,绿树掩映着家家户户的朱红色大门,一排排,一片片,村间小路阡陌纵横,在蓝天白云下亮的耀眼。
还记得位于村落中心的学校,古色古香,淳朴的如乡村的老农,那个时候还没有好听的音乐声来提示师生们上下课,只有一挂年代久远的钟悬挂在学校醒目的位置,钟锤敲响的铛铛声伴随了我年少的学生时代。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样的景象在村落里并不多见,似乎没有更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追逐嬉戏,我们常常是帮着家里做些农活,煮些饭菜,暮色西沉,就会有三五成群的父老乡亲聚在一起唠嗑话家常。
生我养我的乡村,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改变着,房子旧了翻新,小路窄了修宽,出去的人回来,家里的人出去。一个村落,盛放着多少家的悲欢,多少人的精神归宿。
然而现在,跟随着城镇化的脚步,整个村庄被拆迁,房子拆了,村民走了,村子空了,我们都期待着新的高楼大厦在这片土地上矗立起来,期待着更美好的家园被重建,而那片曾经的村落,已是留在记忆里,成为传说,一代一代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