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萧弋
人们常说“祸从口出”,就是说人与人交流不要以过分的语气,否则会引来祸患。
特别是有地位的人与有地位的人交流更要讲究门道,而不像底下人那样说话那么随便。古代,官与官之间交流,老百姓与老百姓之间交流,完全是不一样的。老百姓和老百姓之间的交流是可以随便开玩笑,甚至可以开一些比较过分的玩笑;而官与官之间的交流就特别讲就技巧了,比如:上官与下官交谈会以拉拢、安抚的语气,下官则会以迎合、奉承的语气来讨上官的欢心等。
官与官之间的交流处处关系到利益、前途、生存…,稍微不慎,轻则丢官,重则丢命!
今天我们来说一个古代关于狂妄、拽、祸从口出而一步步丢掉地盘、家族势力和自己性命的典故。
这个主人公就是典故“三家分晋”中晋国智氏家族的掌权者——智伯(知襄子、智伯瑶…)
智伯狂妄自大,好几次从言语上侮辱与他同为诸侯国君的赵襄子
智伯和赵襄子一同攻伐郑国,包围了郑国的都城,智伯想派赵襄子率先攻城,赵襄子用外交辞令拒绝了他。
智伯愤怒,对赵襄子骂道: “你长得这么丑,又没有什么才能,赵简子为什么立你为国君?”
赵襄子只是敷衍地说道:“我能隐忍对赵氏没什么坏处啊!”但谁都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赵襄子是个十分冷静、能够忍辱的人,有一次,智伯统帅赵襄子等诸侯国君商议攻伐郑国,智伯喝得大醉地向赵襄子灌酒,赵襄子不喝,智伯气愤,一把连杯带酒扔在赵襄子脸上。赵襄子和他的手下官兵很想把智伯杀了以雪耻,但赵襄子冷静地想了想: 我的父亲为什么立我为继承人,就是因为我能够忍辱负重。
就这样,赵襄子把这个耻辱忍下了,忍得一时之气,为的是日后更好地崛起。
智伯的狂妄,不仅仅针对于赵襄子,智伯仗着智氏家在晋国卿大夫当中实力是最强的,自然而然地把与自己同为卿大夫的几家当做自己的“家臣”了。
有一次,智伯和韩康子、魏桓子蓝台设宴欢饮。在宴席上,智伯戏弄、羞辱了韩康子和他的国相段规。
韩康子虽然显得非常不高兴,而且脸色很难看,但是智伯此时的实力比他硬一点,他又能怎样呢?不过这个耻辱韩康子算是记下了。
智伯巧言善辩,但缺乏察言阅色的能力,又十分狂妄自大,认为在他面前谁都是他的臣子。宴席过后,他的家臣智国告谏他说:“主公,今天的事,他们会记在心里,日后恐有灾祸降临,你一定要多加提防啊!”
智伯不听,说:“别人的生死存在都在我的手里,谁敢降灾祸于我,我不给他们麻烦就已经不错。”
俗话说: 小虫子都可以害人,更别说有地位有权力的诸侯国君。智伯过度自信,认为谁都不能伤害到他,所以多次对和他几乎同等地位的卿大夫、诸侯国君进行言语侮辱、调戏。他没有想过他侮辱的那些人只是比他弱那么的一点点而已,只要他们联合起来他就嗝屁了!
智伯自从权力膨胀之后,也是直接助长了他飞扬跋扈这方面的作用,作为晋国的执政官,把晋国内部该得罪的人都得罪了,这也是为他日后的灭亡做了铺垫!
在智伯与赵襄子共同讨伐郑国后的短短几年时间,智伯统帅魏、韩两家攻打赵氏,赵襄子逃往晋阳固守。智伯不能破城,于是引水灌城,仍不能破!赵襄子派人游说联合韩、魏二家攻智氏,智伯兵败身亡。
当初,智伯对赵襄子几次言语和人身羞辱,智伯死后,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涂上漆,做成饮器。可见赵襄子对智伯是恨之入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