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书架系列 | No.2 《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迟子建
关于本书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20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荣获第七界茅盾文学奖(2008),是一部史诗级巨著。小说描写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的故事,讲述他们的生存现状和历史兴衰。
小说主人公是一位90多岁,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在族里年轻人都下山后,面对着火塘讲述她和他们的故事,从清晨讲到正午,又从正午讲到黄昏,直到月亮爬上树梢才讲完,而听众除了火之外,还有风,还有月亮!
关于写作背景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作者是迟子建是一种机缘,也是一种必然。因为出生在北极村的迟子建女士和住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鄂温克族在地理上是那么近,而当鄂温克族走进现代,需要面对现代文明的时候,迟子建正好成为了一个作家,一个怀有巨大悲悯之心的作家,一个只写黑土地人的作家,因此,鄂温克族的故事必须由迟子建来写,因为她不可能撇下他们,任由中国最后的游猎民族的传统走向消亡。
关于鄂温克族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的人们”,中国的鄂温克族因居住地的不同,有三个称呼,“索伦”、“通古斯”和“使鹿”,其中使鹿鄂温克是对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人的称呼,历史上他们被称为“使鹿部”或“雅库特”,也正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讲述的鄂温克。
“三百多年前,俄军侵入了我们祖先生活的领地,…… 宁静的山林就此变得乌烟瘴气,猎物连年减少,祖先们被迫从雅库特州的勒拿河迁徙而来,渡过额尔古纳河,在右岸的森林中开始了新生活。”
战争让这个民族离开了自己的故乡,他们选择了额尔古纳河右岸重新开始生活。虽然离开了故乡,但是没有离开森林,这些鄂温克们慢慢恢复了繁荣。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鄂温克面临着的不是战争,不是死亡,而是离开祖辈生活的森林,下山定居。
虽然长远来看,离开森林,下山定居,是保存这个民族最好的办法。但是,对于第一批鄂温克来说,相当于全盘否定他们的传统。所以,下山定居真的能顺利开展吗?
迟子建女士对比持怀疑态度,所以,她迟迟不动笔,而是等到一批一批的鄂温克离开定居点,返回森林后,动笔写下有关这个民族的故事。
如今,鄂温克族已经适应了定居的生活,而且,他们借助互联网和现代化,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此传播民族文化。他们依然饲养驯鹿,但是,有了新技术的加持,驯鹿的数量更多了,生命力更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