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抽空,读了几篇,印象深刻的有《国学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两个基本观念是:
一、国文是语文学科。即语文是一门学科,有道德教育的功用,但不能纯粹上成了思想教育课。语文是一门学科,就还要完成学科的任务,即要有语文学科价值,即语文学习的方法与习惯的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新课标所讲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二、国文的涵义比文学要宽广得多。即教语文,不等于教文学。还要教文学以外的应用文。教语文不仅是阅读文学,还要有阅读与写作的训练。
读着我令我汗颜的是《论国文精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叶老在文中论述精读的意义与方法。对照叶老的论述,我如芒刺在背,我这几天的文言文教学都在误人子弟。
叶老说“但不能不能达到目标,老师似乎不负什么责任。一辈子求不到功名的,只怨自己命运不济,不怪老师。”确实,我们老师似乎不必对学生的一辈子负责任,只需对他某一次考试负责任。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教学就经常走样了。比如,我最近的文言文教学,心里所想全然就一个目标: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落脚点就在会不会翻译词句。所以我就逐句讲解,深怕学生不会。
这种方法是叶老极力反对的办法。
叶老说:“老师的责任不在把一篇篇的文章装进学生脑子里去,因为教师不是一辈子跟着学生。”“如果学生坐定在位子上,听到教师说今天讲某一篇之后,才翻开课本或选文来,然后听教师读一句,讲一句,逐句就读讲下去,直到完篇,别无其他工作,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那就是一件误人子弟的事了。我这几天正在这么做,就误人子弟了。
叶老说:“国文教学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而是必须个个学生养成、培植、训练。要达成这些目标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具备“学”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只是“教书”而更要“教学”。
教会学生“学”,学生就须有“预习”的习惯。“预习的初意不是要求学生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是让学生自己动天君。”“学生动了天君,得到理解,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得不到理解,便会有思索的念头。预习有了问题,听课时就有注意力。上课就有效果。
教学学生“学”,上课就须有“讨论”,而不是一味地讲。教师对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进行指导、归纳,补充,阐发。学生在预习进练习了读书,讨论时又得到思考。阅读书籍的良好习惯就得到了逐渐养成。
欣赏文学的能力与训练写作的能力,“在于第一步透彻了解整篇文章。第二步体会作者意念发展的途径及其辛苦经营的功力”。教师指一点门径,给一点暗示。阅读,体会,效仿。逐渐就学会了欣赏与写作。
因此精读的教学应落实到“学”。精读是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