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才,之所以被称之为【人才】,是因为他能将细节做到极致,能做到【能大能小】,更重要的是能做到【计划】和【检查】。
而这中间,对于一位合格的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检查】。
可对于卓越的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计划】。
一位真正的卓越管理者,并不是【迎难而上】,而是在一开始,就已经绕过了许多风险。
这个才是【真正的人才】。
在影视中,我们能看到,卫鞅虽然是在于嬴虔交谈,但是他也注意到了许多细节,特别是对于此刻化身为一名司马的秦孝公,让他很是吃惊。
怎么一位小小的司马,还能有如此的见识呢?
竟能明白他所说的话,所想表达的意思。
嬴虔身为一位大将,在听到卫鞅的话之后,是怒拍桌子,差点就叫人把卫鞅丢出去了,还好秦孝公出声制止了他,也是这让卫鞅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秦孝公身上。
图片
而当嬴虔要卫鞅拟定盟约时,卫鞅直接将早早准备好了的盟约拿了出来。
我们说,管理者有建议权,但当一个建议能形成方案,能让老板拿来就用,这也是需要很大的能力。
而卫鞅此举,两面已经达成一面,秦国已经生米煮成了熟饭,由意向变成了结果。
图片
当双方已经达成结果后,卫鞅与秦孝公都是立刻行动,绝不拖延,立刻送公叔痤回国。
而在送公叔痤回国时,有一个细节,是需要我们注意到的:
卫鞅对秦孝公行的这一礼。
图片
年轻人最喜欢讲理,讲的是理由的“理”。
只要觉得自己是对的,有理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实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是——有【理】还要有【礼】。
不但要是在理,是正确的,还要能够让别人收到,并且让别人接受。
可悲的是,现在的人呀,基本上都是有【理】就没有【礼】了。过分追求是非对错。可我们应该要做的是:放弃【是非对错输赢】,追求【有效】。
现在许多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只在乎自身感受,抱怨没有机遇,却忘了初入学堂时,老师教导的第一课,便是做人的基本礼貌——遇人要问好。
正如《弟子规》中所写: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在生活中,遇到长辈要问好,遇到年长要打招呼。
到了职场上,遇到领导说一声“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等问候语,说实话,就几句简单的问候语,费时间吗?
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啊,大多数已经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独来独往,而我们现在家庭教育,对这些也不太重视。
【见人三分笑】,【伸手不打笑脸人】这些老话能流传至今,还是有它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