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候表里”是指疾病所表现的症候类型有表里之分,而这种表里之别正好对应于疾病的阴阳属性。
经文专门从“外形”与“疼痛”两个方面来归类疾病的症候类型的,曰:“病有形而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其意思说的是,人体病变,如果病患在外表有形态的变化而没有疼痛感的,这是病在浅表、在皮肉筋骨的表现,乃属于阳的一类疾病;而如果病患在外表没有形态的变化却有疼痛感的,则是病在深处、在五脏六腑,乃属于阴的一类疾病。
归置好了症候的性质,然后再看临床表现。对此经文说:“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种情况:第一,如果疾患在外表没有病形的表现,但患者却有疼痛不适一类的感觉或症候;这说明患者属阳的体表完好如常,而是属阴的五脏六腑有病!这时医者应该急速治疗患者属阴的五脏六腑,而不要治疗其属阳的皮肉筋骨。第二,患者如果在外表有病形的表现,但却没有疼痛及其他不适感,此种症候类型说明人体属阴的五脏六腑这次是没有病的,而是属阳的体表受到了损伤;这时医者应该急速治疗患者属阳的皮肉筋骨病变,而不要去治疗其属阴的五脏六腑。第三种情况较为复杂,说的是患者表里阴阳经同时发生病患时的情况。首先,患者有时在体表有病形的表现,有时又因病在脏腑而在体表不出现病形的表现。但倘若此时患者再感觉到心中烦躁不安,那就叫做阴病甚于阳病,也就是属阴的五脏受病比较厉害,这时的病情就是所谓的既不全是在表,又不全是在里,表里阴阳都已受病的情况。患者病情如果发展到了这个阶段,那即说明疾病已经难治了,而离其形体的败坏也就不久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