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在考入大学之前学习很好,甚至用“好”都不能形容他的学习水平,而要用英语里的最高级来形容。可后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进入大学以后开始打游戏、逃课,成绩一落千丈,到毕业后也只能找一个位于县城且仅能糊口的工作。
昔日学霸,遇到高三暑假,就变成了整天浑浑噩噩、电脑前醉生梦死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2016年夏天,和一位高中同学聊天,他在培训机构做HR,他很认真的对我说:“很多有能力的人,在体质内待上几年,整个人都废了,先进的设备不会用,先进的工作方法没听说过,甚至连自己的专业都荒废了。”后来又听好几位在私企里工作的人说过类似的话。
真的是体制让人荒废了吗?公务员考试很难。2017年国考 “民盟中央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职位招1人,报考人数为9837,通过率约为万分之一。而同时的一级建造师考试通过比约为百分之五。公务员国考最热门的职位的竞争激烈程度是一级建造师的五百倍。经过更激烈竞争的人,拥有着更强的考试能力。可能有人会说,考试能力强,不代表别的方面能力也强,所以考试能力强的人(以下简称“考霸”)进入社会后,在相同的环境下竞争不过私企的人。这句话的前半句是有道理的,考试能力,只代表一个人可以在特定的考试模式下取得较高分数,代表不了此人做其他事会比一般人做的好。但是后半句就有问题了,因为考霸超强的考试能力并不会成为在其他方面竞争的累赘。换句话说,考试能力强这个属性,并不会在考试以外的事情上给考霸带来负作用。“会考试没什么了不起”就像是“有钱没什么了不起”。钱不能买到所有的东西,但是没有钱,连钱可以买到的东西也买不到。有钱是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单从经济实力方面衡量,有钱就是比没钱了不起,难道不是吗?所以,考霸在考试方面就是比不擅长考试的人强。考霸不是在所有领域都强,但是不擅长考试的人在考试领域也不强。
考霸为什么会被体制内的生活改变呢?他之前的勤勤恳恳,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舒舒服服的享受生活。我们可以把他之前的长期努力当作一个整体,就可以看出他是想一劳永逸。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不对啊,考霸从幼儿园开始努力,一直到进入体制,这个过程时间很长啊,怎么会是“一劳”?因为考霸的目标是有朝一日出人头地,然后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享受上等人的生活。
这和家长、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的引导有关,尤其是县城重点中学的老师的引导。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作者没有歧视县城学生的意思,相反,作者本人就曾是县城重点中学的学生,作者对那些从县城重点中学考入名校的学生,有一种由衷的敬佩。老师的汗水,使他们在和市区甚至省城学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在学校硬件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了成功,他们是学生中的强者。老师们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但是,老师也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埋下了太多非成长思维的种子。初三的老师说:“你们现在别想着玩,再苦再累就今年这一年,考上了高中,你们才会发现生活有多美好。”“高三的老师说:“你们现在别总想着玩,考上大学有的是玩的时间。拼一拼考上大学,你们的命运就改变了。”
老师的话经常回响在考霸耳边。考研时,考霸告诉自己:“拼这一年,考上研就轻松了。”考公务员时,考霸又告诉自己:“再努力一把,考上公务员,就可以安心享受生活了。”
真实的情况却是另外一翻景象。考上高中后,你会发现高中里有一群学习更拼的同学,甚至有背牛津英汉词典的同学;考上了大学,你会发现大学里也有每天只在宿舍——食堂——图书馆这条轨道上往返的同学,甚至有熟练掌握四门外语的同学;考上了研,你会发现有为了考博、考公而每天泡在图书馆的同学,甚至有为了备考一个晚上只睡四个小时的同学;考上了公务员,你会发现有在领导鞍前马后不辞劳苦的“同学”,甚至有通宵为领导写讲话稿的“同学”。
这些同学都怎么了?他们难道是机器吗?他们难道不懂得享受人生吗?
他们的奋斗观和大多数人不同,因为在他们的词典里,没有“一劳永逸”。与此相反,他们的人生信条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更变态的是,他们把奋斗的过程当作一种享受。也许有的朋友会说,这不是鸡汤吗?这不是鸡汤,鸡汤只会简单粗暴的告诉你要坚强,要拼。而本文详细分析其中的道理。也许还有人会说,哪会有把苦哈哈的努力过程当作享受的呢?打个比方,芝士这东西,有的人当作美味,有人却闻到它的味道就会感觉难受。再比如,芥末这个调味品,有的人连吃打卤面时都要加一点,而有的人吃一点就感觉难受的整顿饭都吃不下去。
所以,真有人可以做到把奋斗的过程当作享受。他们心中有一颗成长的种子,这颗种子随着时间而不断长大。他们相信,自己今天的笨拙和卑微不可怕,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就是365个一点点,他们有足够的耐心,进步3650个一点点甚至更多。到那里,世界都会对他们刮目,而且每隔几年或十几年,他们应会让整个世界再刮目。
毕业后,我也在体制内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大多数人浑浑噩噩,但是有一个同事W,每天下班,既不和同事出去聚餐,也不打网游,而是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学英语和遴选考试的内容,后来这个同事考入中央某部委。还有一位同事J,每天下班学习德语,当我问他学这个有什么用,他说,想读康德的原著。
只要你心中有那颗成长的种子,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你都不会停止成长。能不能成长,不取决于环境,而取决于你的内心。缺少了这颗种子,很多人从优秀沦为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