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去了一次南京,带着妻儿的那种,所以,从头到底,也就在瞻园中获得了一点点旅游的意趣。
逛商场、吃烤鱼和捏泥人,其实也都是很有趣的事情,一者可体味流行,一者可充实口腹,一者也自有孩童天真纯粹之乐。就说捏泥人吧,红、白的泥巴被和成粉的,拍扁搓平,切割成块,绕着模子一兜转,上提下松,自是一条围裙,顶上按一个白白胖胖的猫咪脑袋,女儿称之谓“Hello Kitty”,今网络语言曰“萌”者即如是也。
然而这些并不是旅游的意趣。因为不用南京,上海也有这样的节目,即便足不出户,淘宝上买一套材料,便宜得多,心灵手巧的,在家也尽可玩的开。
漫步瞻园,自然就有所不同了。
进门,左右自有青草白石,树木洒下绿荫,将三十四度暑热,驱除一空,我和爱妻几乎不约而同地收起了遮阳伞,女儿也解下了帽子。于是,天之蓝蓝,云之悠悠,始成背景。
行经一条复廊,有几丈见方的草坪,四周遍布盆景,廊壁各色雕空,山水略透,此秾纤开合,错落借景的手法,的确是深合园林之旨。
瞻园翼然亭、一览阁、盈盈一水间、静妙堂等处,自北而南分布,中间流水假山串联,各自精妙却又浑然一体。以我之见,尤其以翼然亭为绝妙,亭下鱼戏金莲,远处高峰飞瀑,再加上上午并不算多的游人,时而经过的鸟雀,宛如一片大自然青白的画布上,活跃着几点生机。其中动静的妙蕴,自非身临其境不能体味了。
瞻园的布置,相比拙政园的舒朗扩大,显紧凑,相比留园的精致和狮子林的曲折,又显气派,既得南方园林的精髓,也略窥皇家园林的品格,与南京的地位,倒是相符合。
留下爱人孩子在静妙堂观鱼,我独自来到园东。如果说景物是瞻园的美学精神,那么东面的文物陈列就是这里的文化底蕴了。
明清时期的瞻园,大部已经毁于兵燹,1960年,中国著名古建专家刘敦桢教授主持瞻园的重建,考虑到这里曾经的身份,将徐达纪念馆和太平天国博物馆迁来此地,修于故园东部,江南布政使衙门遗址也重建恢复。三进大堂,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构成了明清以来瞻园的实物历史。因布局合理,园林与博物互为依托,又各自独立,可谓表里兼顾,形神具备。武人的勇猛、文臣的清廉,中国人所深为敬重的两项品格,既浓缩在博物馆纪念堂的照片、实物和文字之中,也隐隐约约地迷离在园林典雅从容的亭台山水之间。
瞻园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打从一开始,就是武将文官们老骥伏枥的暂栖之地,一如南京的历史,虽然人文鼎盛,但绝不失问鼎中原的锐意。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重建的构思,固然是将城市山林、战场拼杀甚至仁政清风都融合在了一处。但是,园林,终究是园林。他承受不了兵锋和血腥,也不是农民军领袖搞内斗的地方,更从骨子里排斥政治。
瞻园另一些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就令人有些啼笑皆非。入口东西两侧墙上赫然嵌刻着“吉祥”“如意”的行草,已经透着股子兵痞的俗气。观鱼亭入口处号称镇宅之宝的“虎字碑”竟然被阐释为蕴藏着“富甲天下”四字,再加上江亢虎这个原作者的臭名,更是透着一股子汉奸气。办公室外面“工人先锋号”的腥红牌匾,大有效法徐达常遇春,与亭台楼阁一争雄长之势,就只能说是那一股子匪气了。
凡是园林,必有自身的意趣。你尽可以说,拙政园、退思园那种半官半隐的士大夫气质是虚伪,也可以说天一阁、嘉业堂那样的藏书为主,园林为辅的特色是小资情调,我的内心甚至也倾向于认同这种批判。但园林,终究是并且只是园林,它就是读书人反思官场,享受博学,向往自然,凝固知识的地方,就算要批判,也只有更睿智更博学的读书人才能来批判,这里不是军事家或者领导人的舞台。
孩子捏泥人儿,的确天真纯粹,令人羡慕煞,但,那是孩子的好。旅游的意趣,则是读书人的事儿,是求知求趣的历程,而非享受奢侈的放纵。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不是谁都能拿去往自己脸上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