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一部印度电影,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知乎评分9.6。
一开始我以为是关于家庭教育的,可全程看下来,包含的内容太多,关于“国”与“家”,“贫”与“富”,生存,生命,教育,成长,人性和自尊……太多太多的内涵,但全程观影的心都是揪着的,因为孩子,因为生命,因为生存,还因为教育。
你无法不为电影中的小生命流露街头,为了寻找一口吃的和喝的一口水,而忧心忡忡;你也无法不为那些不负责任的父母,真的只管生不管养的做法而感到愤慨;你更无法不为那些战乱国家,流落在外,没有国家庇护的民众感到深深的同情。
如果你是有孩子的父母,你必定会有愤慨夹杂着同情,捏紧着拳头又时刻悬着的心,孩子找奶吃的一声啼哭和牙牙学语嗯啊叫唤,再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只要音乐一响起随即摇摆……你心中的怜爱啊,母爱啊,勾起多少不可言说的情绪。
总之,真的要看看,趁这个假期还在;带孩子也看看,让他们体会对比一下自己幸福感,珍惜自己的和平国家和优渥的生活条件,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上学是这世上多少人羡慕而不得的事情。
❤关于影片(强烈建议自己要看一遍,介意剧透的跳到文章后面)
电影里面讲述的,是一个极度贫穷的家庭如何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才12岁的赞恩,就需要到外面做零工,全家人才有吃的。他还时不时需要去药店骗些药回来,制成毒品拿到街上去贩卖。赞恩很想去上学,但是父亲不让他去,因为如果他去上学了,家里就没有了劳力,没人干活就没有钱拿回家。
他的父母在干嘛呢?在众多孩子都嗷嗷待哺需要张嘴吃饱,房东还催租的情况下,竟然把才11岁的女儿(未成年啊),送给房东做媳妇!赞恩极力反对并且竭力抗争,想要带着妹妹逃出魔爪,但是终究敌不过父母的一意孤行,他们还是强行把妹妹送到了房东家。
赞恩对父母失望之极,随后他离开了这个让他伤心又绝望的家庭。他独自一人在外流浪,在寻找“面包”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收留他的年轻妈妈(同样是偷渡而来没有身份证明的黑人妇女),靠打零工养活自己和还在吃奶的孩子,几经转折后她也被抓了起来。
赞恩在连自己都没办法养活的情况下,却还带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到处流浪,最后被逼重归制毒贩毒的道路,可这次他还拖着一个一岁的“弟弟”,如此努力挣扎赚来的钱,最后他被房东强行赶了出来,而钱却被锁在房子里面。
后来赞恩想偷渡到瑞典或土耳其,人家告诉他需要证件。他回家去找证件(他根本就没有任何证件,父母说他本来就是无人知生死自生自灭如蚂蚁的人),没找到证件却听说自己的妹妹因为怀孕致死。愤怒之下赞恩拿刀去捅了那个杀死自己妹妹的“罪犯”。赞恩最后进了少年监狱。
在监狱里,他通过电视节目,向法庭起诉自己的父母——起诉他们把自己生了下来。
可没有一丝愧疚的母亲告诉他“上帝带走了你的妹妹,一定会在别的地方有所补偿,妈妈又怀孕了,你很快可能又有一个弟弟或妹妹!”这荒唐的逻辑和心安理得,让赞恩直接骂自己的父母是禽兽不是人。
生而不养,生而不爱,何以为家,何以生存?
❤关于贫穷对孩子的影响。
对于贫穷带给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部电影的主线讲述的是赞恩到法庭起诉他的父母,没有养育能力就不应该生孩子。
英国有一部名为《人生七年》的系列纪录片,以14个小孩为对象进行了56年追踪拍摄的一部影片。影片中的14位小孩,分别来自不同阶层,在这些孩子中,他们有的家境优渥,有的出身贫寒。这部影片从1965年开始,分别讲述他们的7岁,14岁,28岁…一直至56岁的故事。
这十几个孩子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的残酷真相,穷人家的孩子究竟能不能逆袭,家庭环境和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占有多大的比重?里面就讲到了家庭背景,对人的一生的影响真的太大了,因为父母的一举一动,还有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都给了孩子刻在骨髓里面的影响,是孩子长大成为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的因素。
赞恩原本是一个非常有情义而且特别懂事善良的孩子,他有责任心,特别坚韧能吃苦,有自尊想上进……无奈他生在一个这样的家庭,如果他出生在一个环境良好的家庭,估计他的人生不至于这么糟糕,也许人生就是另外一个结局。
确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例子,连自己都还不知道怎么养活自己的十几岁少年,因为叛逆和无知,怀孕生娃而做了父母。他们连自己的生存都还是问题,却把另一个小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结果让下一代又重复着他们父母的人生轨迹。每当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仿佛就看到他们孩子的未来,如果中途没有改变,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也许父辈的人生就是孩子的未来。
❤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
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的《我在底层的生活》一书,记录了他亲自去体验社会底层人生活的经历。当多数社会精英人士指责社会低层人们如何的不上进的时候,请你看看在为生存而挣扎的人们,为了面包已经消耗了全部的精力。很多人没办法,再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和改进自己。当然也有少部分的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然后不断的爬升到上流的社会去。但是,他们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永远比那些家庭环境好的人要大很多。
没有生存,何来发展?马斯洛早就通过他的需求金字塔告诉我们,大部分人都需要先解决生理需求,才有可能追求归属感和发展成长。
影片中最后一群教堂的工作人员来到监狱做公益,对着那一群奄奄一息,毫无生气的饥饿人群唱颂歌,让他们接受思想的洗礼,让他们要有高尚的追求。可这些人连生存都没办法得到保障,又如何听得进去优美的赞歌?!
如果你我不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尚且有偷懒不上进的借口和诸多理由,于那些底层的人们,又何须太过苛责?
❤关于国家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电影中的赞恩,是一个12岁,不,具体年龄都不知道是多少岁,还要通过医生来检查身体状况推测的年龄的小男孩。他们一家是因为叙利亚战争而流落到印度的难民,父母生了7、8个孩子,因为没法上户口而成了住在贫民窟里的黑户。
所以,自然他们找工作就非常艰难,而生存也成了他们每日都要面临的问题。在寻求果腹的面包之时,他们自然想尽一切办法,哪怕沾染上了毒品。让孩子日夜奔走叫卖于流氓地痞街头和各种犯罪的场所,偷渡到有一切可能有一丝生存机会的地方。
在看电影的时候,我跟可乐讨论说,这电影是四五年前拍的吧?他说好像是蛮新的。上网一查结果是19年的。可是那些破败的房屋,脏乱差的街道和随时会倒的铁皮屋,到处漏水令人无法呼吸而又逼仄的出租屋,靠吃方便面充饥的一群孩子,这起码是我们国家刚成立之前的模样吧?
我们的父母辈也有很多是兄弟姊妹7、8个的,吃不饱穿不暖。但起码生活是充满希望有奔头的吧?我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样的生活境况,但我知道,父辈们却是走上了一条越来越好的康庄大道。可赞恩他们面临的是一条死胡同,生活不管是转向哪一面都令人窒息,看不到希望,都是绝路一条。
如果一个社会,是你不论通过怎样的努力,都没办法向上变好,无论付出多少都无法成功,你唯有向下沉沦堕落,才有生的希望!哪怕是跌倒,也不会有人看见,哪怕是饥饿的婴儿坐在街头路边,但却无人关心,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我无法想象这些如果发生在我们身边,大概会是另一个故事吧?我们的社会,是有一些人腐败,有一些人于人民的利益不顾,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完美,亦不够强大,但我依然骄傲生在这片土地上;尽管那么多人骂她,那么多人说幸好生活在国外,但我依然觉得祖国最好。她起码没有让别的国家有机会,把她的子民像地毯一样踩在脚下。(电影最后结束语)
最近的疫情非常严峻,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位80多的老奶奶把自己仅有的四千多元存款捐了出来,为湖北的疫情贡献她自己的力量,而且她一直跟工作人员说:“这是我仅有的,我的国家那么好,不能出事,要让它继续好下去!”
老人家的这段朴素的话让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这个电影让我联想到这位老人家的话,真的非常契合——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若不在,何以为家?
感恩我们的社会,在最危难的时候,总有人站出来逆风前行,在人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背负着使命奔赴最前线,是因为他们的负重前行,才得以让我们有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