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困境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情绪困境,指个体在经历长期无法改变或控制的挫折和失败后,逐渐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感到无法掌控和改善当前的困境,甚至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这种情绪状态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抑郁和焦虑等问题。
二、要应对习得性无助,需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
接受现实,理解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不是个人无能的象征。通过接受挫折,我们能够调整自己的期望和态度,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
培养乐观心态,保持对未来的信心。学会正面思考和良好的应对策略,培养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寻求他人帮助和支持。与亲友分享自己的困扰,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或者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会化解负面情绪。
建立自我效能感,通过制定小目标并逐步完成,提升对自己能力的信心。逐步完成一些小的目标,积累成功的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激发对未来的信心。
学会应对挫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应对习得性无助的关键,我们需要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三、心理干预有助于应对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理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通过心理干预能够帮助人们克服习得性无助,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掌控能力。
研究数据表明,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习得性无助的程度,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恢复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心理干预不仅可帮助个体克服当前的习得性无助困境,也有助于预防未来类似负面情绪的发生,帮助个体建立更强大的心理韧性。
综上所述,要应对习得性无助的情绪困境,个体需要接受现实、培养乐观心态,寻求社会支持,建立自我效能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心理干预也是有效的应对措施,通过心理干预,个体可以重拾信心,克服习得性无助,建立更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