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蒋勋读红楼梦》,最初接触到这本书,是在一个公众号的音频上,将勋的声音是有魔力的,听他的声音心会变得特别平静,他的声音有佛性在里边,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是特别喜欢听他讲书。可惜的是,当时这本书在公众号里没有播完,便心心念念要买到这套书。总是有很多的因缘巧合,恰好学校建立图书馆,正准备建议买此书,不想另一个小姑娘已提出建议,甚合我意。
但是当这本书我购到学校之后特别抢手,我总没有机会拿到第一本。从中途看,到底少兴,便一等再等,终于今年暑假,了结了心愿。翻阅着,一下子就被书中平缓的、博大的精神所吸引,他的观点和见解,一次次直击我的心灵,从拿到这本书,便真的理解了什了是废寝忘食,真可谓酣畅淋漓的享受其间。
读其书,感受最深的,是深入骨髓的慈悲。有种感觉,蒋勋是站在佛的角度在俯视着众生,他可以很包容的看待作品中一切的人和事。这缘于他对《金刚经》等的学习,他的思想有佛家思想,所以再以这样的思维去看书,就有了他独有的生命感悟在里面。
《红楼梦》是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书之一,断断续续看过三遍,关于刘心武的红学研究著作,我也看了不少,但老实说,我以及许多的红学家,都有个人的喜恶在里面。比如薛宝钗,我总以为他太过世故,太过冷漠,甚至一度以为是他费尽心机,阻碍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结局。但是,蒋勋先生却站在宝钗成长的环境,客观评价:从小失去了父亲保护,有个不成器的哥哥,家族生意逐渐衰落。当我们去苛责他的冷漠时,蒋勋先生看到的是
宝钗是真正的冷,那个冷是因为他把生命里面全部的事情都看透彻了,爱跟恨生根死他都嗤之以鼻,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冷,就是对生命彻底的幻灭。他头脑里的逻辑是人生就是好好把当下的事情处理好。
对于贾珍这样的纨绔子弟,蒋勋老师也抱以极大的慈悲,贾珍这样的孩子,被宠坏了,没有追求也不必有任何追求,他可以随意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其实他的心里是空的,他不知道生命的执著与真诚,这样的人生也是蛮可悲的。
对于宝黛爱情结局,他评价道:
生命对生命的欣赏,不见得一定要在一起,对《红楼梦》来讲,所谓的情缘,只是了结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因果。
他认为既然黛玉是来还泪的,他们是来了结前世情缘的,在黛玉活着时,他们之间有高度的灵魂契合,有着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默契与理解,便是最好的,至于能不能成为夫妻,那倒是俗世观点。
……
《红楼梦》中最大的慈悲是活菩萨贾宝玉。一切悲苦中,他都会出现,他像菩萨一样保护着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初读书时只是喜欢贾宝玉,经这么一点化,才明白宝玉的难能可贵。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少爷,却能体谅他人的苦,能够细心周到的照顾下人。
虽然能感觉到蒋勋先生对宝玉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但对于伤害宝玉的人,他也能站在客观角度去体谅,比如赵姨娘。
尽管我从不喜欢这个人物,但现在我明白,以赵姨娘的性格和处境,他的许多做法,原是可以理解的。
宝玉所厌恶的管家婆子,因为生活所迫,经历了人间的苦,所以才会变的“俗不可耐”的。
读着读着,也为曾经愤青的自己脸红心跳,原是因为我不能体谅别人的苦和经历,所以才站在自己的道德立场去评判一个人呀!也暗下决心,以后只陈述事实,而不加以任何评判。就像蒋勋先生一样,像佛一样慈悲的,看到,听到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