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画,绘成诗——《等待》

《等待》

图片是一种具象的体现,而文字则抽象很多。两者相比,图片给观看者的感觉更为直观。颜色线条组成的二维世界直接将讯息通过视网膜传递到脑中。文字则留给我们更多想象的空间。当我们接收到文字传递的理性信息后,我们会用脑中存储的已有知识去构造一个世界。所以不同的人看同一张画虽然会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和力量,但是既有的视觉印象是一致的。然而不同的人看同一段文字,则会产生千差万别的理解。

当我第一次接触《等待》这本绘本的时候,脑海中突然跳出一个词语——“诗意”。这是一本能将画面呈现出诗歌感的独特绘本。也就是说,画面给我带来了阅读上特殊的节奏感。

翻阅完整本绘本,我们会产生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像清风拂面一样。作者凯文.汉克斯为了达到这种诗意的效果,没有使用特别浓艳的高饱和度颜色,也放弃了任何的对比色,他将画面的色调控制在浅棕,淡蓝,浅草绿,淡粉红这些安静的颜色中。另外他也没有把太多的笔墨浪费在背景上,很多地方都留出了大量的空白,整本绘本就和诗篇一样,言简意赅但是品起来又回味无穷。


窗户在很多页上都占据了主体位置,平视的角度非常具有亲和力,能够把我们直接带进画里。

回想起来,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样一扇窗户,上面摆放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会透过窗户,像绘本里的主人公一样,看着外面的景色,让脑海里的思想开始漫无目的的游走。

我们的主人公,那些玩具朋友们,就生活在这个平常的窗台上。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知道,他们透过窗户在等待外面不同的风景。

带伞的小猪等待一场雨,拥有雪橇的小狗等待大雪降临,夜晚活动的猫头鹰等待圆月之夜,小熊则希望大风的到来可以托起他心爱的风筝。但是他们并没有办法真正走进风景中,因为他们只是玩具。整个故事虽然充满童趣,但是这种可望不可及却流露出一丝落寞的感觉,作者用清爽淡雅的色调和留白,渲染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再来看第17页,作者也将这种心情投射到了画面中。窗户外的天空,小伙伴们的愿望变成了白色的云朵,他们等待的事情似乎发生了,但是只能用眼睛看着,却体会不到。


一扇窗户就这样隔绝了虚实两个世界。

虚的是窗户外的景色,实的是窗沿上的小伙伴们。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发现,窗户内外用了两种不同的绘画手法。窗外的景色作者使用彩铅直接绘制,彩铅原本素雅的色调,以及在画纸上留下的天然纹理,让画面产生出一种略带梦幻的味道,这样更符合小伙伴们那种触手可及却及不到的感觉。

而窗户这头用水彩上色,让颜色更为细密,不光如此,作者还用黑色线条来描摹主体物。通常在画主体轮廓的时候,我们会刻意去避使用这种手法,因为这会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死板沉闷的感觉。凯文却执意得将这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直观得将虚实给区分出来,再次强调了现实和理想的区别。

窗户四四方方,中规中矩,虽然玩具们有不同的表情神态,但是为了让画面更富有灵动感,作者巧妙得在窗户上方绘制了一枝破坏整体平衡的树枝。寥寥数笔的勾勒,就将季节的气息带进了画面,添加了不少生气。


故事的结尾,套娃小猫一下变成5个,窗户上热闹了不少。这个时候,这枝树枝不仅开出热烈的花朵,还引来很多蝴蝶,真得是一幅很美的画面。

再和第17页对比一下,这次的景致可是真真切切发生了,他们真得等到了一些非常美妙的事情。

对于那些玩具朋友们来说,即便他们等待的东西真得触不可及,但是能欣赏一下,不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我爸爸》:对爸爸的描述,孩子很有共鸣 (英)安东尼·布朗著、余治莹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的图大而夸张,文...
    幼儿园胡老师阅读 7,432评论 0 12
  • 安徽省安庆市四照园小学 江小琴 我是12月初加入“星星点灯”微信群的,那时我们班的《日有所诵》已快读完...
    琴子老师阅读 9,328评论 2 6
  • 夏日炎风肆意灼着暗黄皮肤, 大片的蝉鸣在四面八方炸响, 没有你的笑声我不习惯这别样的安静, 千里之外的你会想我吗?...
    小薏丫头阅读 1,45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