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S特质比较高的太太,平日里善解人意,总会照顾别人,迁就自己。有天突然和先生说:想去看电影。对于先生来说太太原则上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先生应该了解自己的太太,但如果他并不太了解太太,很可能他会因为要加班,要拜访客户,会和太太说:去什么去,隔一段时间网上就有得下载了。太太也没有和先生争执,眼含眼泪,面带微笑,默默退下后,默默流泪。
他不太了解太太,太太在那哭,要是这个时候刚好有个人不忙,又懂他的太太,又刚好经过,还陪她去看了电影,后来发生什么事情,可能就能拍成电影。
这个先生可能会抱怨太太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我当年娶你的时候就是因为你贤良淑德,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那我想也可以换个角度,先生应该想的是:太太之前那么贤良淑德,你到底做了什么让太太变成这个样子?
如果这个先生懂自己的太太,她说想看电影,太太能主动说出来,肯定是真的想。这个时候他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就是:去。
这种情况下说去是为了去,还是不去?请注意如果太太是在S特质比较高的,是关注人而不是关注事。那么先生说去的目的是情感的回应,而不是问题解决方案的提供。
这个时候说去就是给对方传递我懂你。而对太太来说,你懂我,那凡事都好商量。而且S往往会把对方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上。
这个时候只要先生继续说:去,今晚加班加的再晚,我们也去看子夜场。太太会说:你那么辛苦,周末去看就行。周末你没空,还会说那我找个闺蜜陪我去看就行。
大家有没有发现:你家是天堂还是地狱,很可能是由你决定的。对方还是那个人,家还是你们俩组成的家。
能不能照顾好身边最重要的人,决定了幸福的可能性。不能因为是亲人、是爱人,就忽略对方的感受。
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冷漠。我们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身上,并且真正的懂得对方,才能经营好一个关系。
事业有可能经历高低起伏,但人生有几段正向的关系滋养你,生命就不会跌落到谷底。
学会DISC就是让你有能力经营好一段关系。希望让亲戚成为有血缘关系的朋友,让朋友成为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我们常说夫妻是换命的关系,人生之路要一起走。但也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也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想要掐死对方的想法。
两个人一起度过爱情的甜蜜,走过婚姻之后,很可能会出现忍受的情况。如果两个人彼此都能理解对方,知道对方很可能只是和自己是不同的行为风格。
这个时候忍受就变成了接受,再往下走共同生活中,彼此培养越来越多的默契,增加了彼此的了解,真正懂得了对方,最后就能非常好的享受这段关系。
从忍受到接受到享受,看的是你能不能真正的理解对方和了解对方。简单的来说能不能懂对方。当你能够识别对方的风格,尊重对方的需求,你总是能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婚姻的经营关系靠的是能力,而不是运气。学习DISC的人不会一味地等待自己的Mr right,而是把遇到的心里确认的那个人,直接变成right。前者靠的是运气,后者靠的是发展和经营一段关系的能力。
你要懂得对方,首先要从对方的角度的看待看待这种关系。
聊完亲密关系,我们再来聊亲子关系。一直觉得不要太早给孩子贴标签,观察孩子的DISC,只是为了更好的去了解孩子的需求。
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己在使用的DISC的时候,做的是好的示范。
使用D的时候,用的好叫做捍卫自己,用的不好叫侵犯他人。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没事就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加。我们要留意下我们自己在面对和孩子的冲突的时候,我们是如何处理?
如果你希望孩子做错事,就能承认错误并道歉。你自己是否曾经在孩子面前,哪怕只是因为态度可以更加好一点而道歉过?尊重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对你尊重,使用和善同时也要坚定。
使用I的时候用的好叫做激励内在,用的不好叫做表扬外在。孩子考了98分班级第二名,你在鼓励孩子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是说宝宝真棒,如果下次拿一百分,拿下第一名,爸爸妈妈就给什么什么给你。
还是说宝宝真棒,你想想你为什么能拿到这么好的成绩?因为别人不懂装懂,你能不懂就问,别人先看电视你先写作业,你能这么诚实和自律。
你一次次教会孩子把焦点放在外在的数字?还是内在可做的努力上?
使用S的时候,用的好叫做照顾需求,用的不好就是放纵行为。曾经有人说:慈母多败子。这个慈很可能是溺爱孩子。孩子有不当的行为一定要纠正,我们需要做的是先链接,再纠正。所谓连接就是传递我懂你,然后教会孩子面对选择的后果负责任。
使用C的时候,用的好叫做如其所示,用的不好叫作如我所想。我们也许对孩子都有某种程度的期待,但永远不要忘记是孩子自己的人生。我们能做的是让孩子学会照顾好自己的人生,你要用心去观察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在你眼里他和全世界其他的孩子都不一样。孩子在我们的互动中也会学习更好地使用DISC。
用D创造自由的空间,给他确认自我意识;
用I创造连接,让他感受热诚与爱;
用S引导以平等的关系,创造和谐;
用C规则内化,形成社群秩序和内在智慧。
这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