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语文改革应该考虑大多数人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他们基本的读写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还有一般信息处理和文字表达语言交际的能力,这是中学语文最基本的功能。
2.语文要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
3.提倡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学习是必要的,但不能离开语文教学规律和基本要求。
4.语文包括语言学和文学两部分,语言学比较接近科学,而文学则是艺术,前者偏重工具性,后者则偏重人文性。
5.基本的语文素养包含语文知识和读写的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相对标准化的考试来测试的。比如古文的学习要求高中生大致能读懂比较浅显的古文,对承载我们民族文化的古文,起码有些初步的了解,教学大纲都有明确要求。
6.对老师来说,有了课标,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培养,起码达到什么水平,也就有了依据,能做到心中有数。应试教育仍在发挥其负面影响力,课标的功能就更加重要,它代表正面的力量,对不良倾向起着意志抵挡的作用,引导教学往健康的方向走。
7.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学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是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8.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