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月初九,是我已逝母亲的七十二岁生辰。母亲是一个普通百姓,自然没有人会记得她,更没有人给她树碑立传撰文。
还是五月份去参加语文老师素养大赛时,以感动为题,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只是当时是为了考试,勉强为文,具体写了写什么,也不太清楚了。今晚也是想到哪算哪吧!
母亲的一生,似乎离不开一个“穷”字。还是个小女孩时,抽大烟的姥爷就把家败的不像话了。姥姥和母亲的四个兄弟姊妹过的凄凄惨惨。过不下去了就把孩子送给别人,直到老死,还有两个兄妹没有相认。
母亲是因为“九分钱”而辍的学。因为家里穷,母亲十三四岁才勉强去了一年级,当时比她小好几岁的小舅舅已经上了好几年学了,而母亲只能在家里帮姥姥推碾子,干杂活。去了一年级还总是迟到,因为每天要推了碾子才能去上学。上了一个学期,第二学期开学了,学校让买一个图画本,需要九分钱。回去给姥姥要,姥姥说,才要了一毛四,又要九分钱,上不起,不上了。于是母亲便再也没有去过学校。
再有一个就是“笤帚疙瘩”的故事。街上有卖栆的,母亲回去对姥姥说,想吃枣。姥姥转身拿起笤帚,问,吃笤帚疙瘩不吃?母亲便再也没有要过零食。
因为切身经历过穷,所以母亲一直很节俭,吃穿用度都是能省则省。但有一样,只要是我们念书花钱,却从没舍不得过。
母亲一生的苦楚有多少?我真的说不出来。幼年丧父,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七岁上死去,现在的哥哥被人看做傻子,五十五岁我父亲去世。傻儿子两次婚姻,抚养离婚哥哥的儿子。一桩接一桩,一件连一件。直至孤独终老,病痛而死。我不知道她受了多少罪。真的是“生活的苦涩有三分,你却尝了十分”。
记得娘生前常说的是,她再不好活,也比我姥姥好活多了吧。也许正是那么多的苦难,让她无暇去思虑自己一生的悲哀。写到此时,泪眼模糊。母亲离去已近三年,如今连我的梦里她也不常来了。她应该过得很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