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奢侈的看了一个电影,突然间感觉到,看电影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只要你在思考,就会所收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电影中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电影的主角李雪莲(范冰冰饰),以她为了和已经领离婚证的前夫,复婚再离婚的事情为开端,接着闹到法院、再闹到县长那里、再闹到市长那里、再闹到北京,事情一步一步的变大,由原来的一件夫妻之间的事情,牵连到了法院院长、县长、市长等。之后,原来的一波官员下马,新的一波人上来,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时间一晃十年过去了, 问题依然还在,之后只有一个叫“贾聪明”的人,想到了可能解决方法,但也泡了汤,后面再具体说。最后一个意外——李雪莲的前夫去世,才让这场纷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个过程中李雪莲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事情也从小问题变成了大问题,而且一个问题比一个问题大,大到她不得不去解决,看起来是一个一个很荒谬的问题,但站在她的角度仔细想一下,她这么做也是不得意而已。
对比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人为了还债来到了大城市,努力工作,还了外债,但是发现自己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然后又努力工作,家庭条件提高了一个水平,但是又遇到了新的更大的问题,想要在老家买套房,等实现后,又会遇到新的问题,为什么不在大城市买个房子呢?等到有了孩子又会想到,没有户口怎么办呢?然后问题会一个接一个的过来,而且,一个比一个要大。。。
这两个例子对于人们来说,李雪莲的更像一场闹剧,另一个更像一场奋斗史,但对于当事人来说,他们的感觉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本质上都是在为自己的想要的东西在奋斗。当了解了,也就理解了。
在说另一人物叫“贾聪明”,他可以说在整个电影中相当有智慧的一个人,他想到了一个让其再婚的方法,来替代她离婚的伤痛。他用到了一个,大家都明白,但不一定想到的方法。当一个人开心时,她是不会悲伤的;当一个人兴奋时,她是不会失落的。对于李雪莲来说,当她沉浸在结婚喜悦时,是不会在意离婚的痛。按理说这个方法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会失败呢?失败就是败在,他找的这个人(赵大头)。赵大头虽然是真心想和李雪莲结婚,但是中间夹着和贾聪明的交易,这种不真诚,让李雪莲感到了欺骗。在情感中,不真诚是人们最不能接受的。就像李雪莲在意的是前夫的欺骗,而不是离婚。
在电影中还有另一人就是马市长,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很会和人民打交道的一个人,但是没有想怎么根本解决问题,或就没有意愿想根本解决问题,只是在糊弄李雪莲,让其不再人大期间闹事而已。在最后他也意识到了问题,说:”各级官员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而不是为了给人民群众解决问题“。这句话虽然说到了点上,但还是没有说到和各级官员的利益有什么关系,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真正的问题是,他们没有意识到,李雪莲要解决的问题,其实也是他们要解决的问题。
这两个人物的事件,其实还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件事情能帮助你前行,或者阻碍了你前行,那你要做的是,真诚的帮助,让事情得到解决。只有这样,你的事情才能得以解决。最典型的例子是做领导,只有让下属得到了真正的成长,领导才能做得长久,才算做得成功。
简而言之,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这中间还有一个很相似的点,贾聪明在尝试解决李雪莲的问题时,并不是解决她的离婚问题。马市长在去解决李雪莲的上访问题,应该要解决的是李雪莲的根本问题,而不是上访问题。就连最后的结局,李雪莲前夫的死也不是解决了解决了离婚问题。
这足以证明好多问题的答案,盯着问题并不能解决,而是要在问题之外找答案。
就好像英语学不会,并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而是没有使用场景。甚至,英语不是用来学的而是用的。
故事最后,李雪莲遇到了因她而下马的史县长。他并没有因为下马毁了仕途而一生悲剧,而是开了厂子,做起了生意,日子过的也不错。所以,事情本没有什么好与坏,不经历过,谁也不知道结局。就好像我今天无意中看了《我不是潘金莲》,本来我认为是一次娱乐,但是结果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不一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