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7
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参与你,而不会伤害到你。邀请你时,不必强求。离开,也无须言疚。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如此,你我的相会,就是真诚且彼此润泽的——刚看完书,还在回味其中的内容时,关上书的瞬间,看到了书的封面上有这段话,默默地读了几遍,好美的句子,这就是作者口中说的真实自体吗?不做作,不迎合,平和的心态接受一切。练就出这样的本事,身边的人也会感到舒服……
虚假自体来自于婴儿时期,母亲对孩子需求的无视,母亲常常处在自我的幻想中。而真实的母婴互动,应该是在婴儿时期,母亲完全满足婴儿的需求,帮助他发现自己的需求,及时满足婴儿,婴儿大一些,母亲和孩子都能发出和接收信号,从而获得真实的满足感。
虚假自体长大后,会通过外在的努力来维持自己内心的存在感,但当他一旦成功后,内在的无意义感并没有减轻,这会让他绝望。
真实自体就像带电池的笔记本电脑,会给自己充电,当断电后依然照常运转,虚假自体没有自带电池,只要关系决裂,就像拔了充电器一样。
虚假自体会恐惧对方受伤或失去关系,从而做出妥协,无法拒绝别人,从而内耗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空虚的内心,不停的刷手机看电视,总要通过一个外部的事物来抓住自己的注意力,不能自己安静相处。有时候看着和正常人无异议,但内在没有现实感和自我体验的真实感,就是“不存在”的感觉。
当出现虚假自体时,尽量把注意力拉回到身体上,通过呼吸或自己喜欢的运动,如跳舞,去整合自己的身体,让身体逐步协调起来,回到当下。这个注意力会滋养身体,让破碎的自我逐步完整起来,慢慢找回扎实的存在感。
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对自己没有要求而变得堕落,沉沦,反而会把全部的生命能量都用来发展自己,享受生人生,创造彼此滋养,轻松无消耗的关系。
当感觉无法融入一个圈子时,不必强入,有时候什么都不做,安静的呆着,不必去看谁的脸色,不乏为一种真实的状态。
无论现在年龄多大,只要有一瞬间能够感受到真实,感受到无条件的存在,都是巨大的进步,坚持活着,不要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