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能有扎实的收获,甚至在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这些内容也还能继续发酵,然而每个人都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时间会让我们渐渐遗忘,不论当时的思想和印象多么清晰。此时,有效阅读显得尤为重要。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告诉我们如何实现上述读书爱好者的美好愿望。
如果你以前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那么从现在开始你需要着手配备一个笔记本。笔记本是记录你从选书、购书、读书再到重温甚至搜索资料的重要工具,相当于外挂的另一个大脑。笔记本不限于多么完美的形式和表达,只需要把读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完整地记录便可,它是只属于你自己的读书成果和杰作,你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喜好进行编排,其他人也许会看不懂,这并不要紧。无论如何记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在你下次翻开时仍能记忆犹新地回忆起书中曾引起你共鸣的内容,耳目一新的观点,发人深思的感悟,激励人心的话语等等。
作者把读书分为五个阶段,为了简单明了,我认为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选书、购书阶段
选书:首先,记下平时的感悟,自己的喜好,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与书相关的信息,制作购书清单,按时间顺序在笔记本上记录想读和需要读的书,能够帮助你找到真相想读的书,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可以按照①想读书,但还没决定好读什么②寻找某一特定领域、系列或作者的书③想读某本特定的书,让自己毫无头绪的思路变得清晰。
其次,可以去寻找一些能够成就自己的书,能与自己长期共处的书,能让自己焕发精神的书。
购书:根据需要,检查记录的书是否值得购买
二、读书、记录阶段
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笔记,也可以在书上画出重点做标记,记录你认为重要的部分,记录读书过程中产生的感动或思考,方便日后做笔记时确认段落和内容,过后再一次性做笔记。此外,可以在笔记本上粘贴书腰、书签、信息卡片等与书有关的一切信息,有利于加深大脑对读书体验的印象。
目的:用自己的习惯和方式记录对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把笔记做得充分完善,完整地记录与呈现你的读书过程。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方式:
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
“摘抄+感想”,既要从简从速,又要全面反映文章的精髓。
写什么: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
格式:
1每次换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个段落之间留两行空白,便于日后重读、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2严格筛选出自己认为可以多读的重要的部分。每次阅读都用不同的笔做上不同的标记,这样就能一眼看出文章读过的次数了,把看过多次之后仍然觉得好的内容记录下来。
3摘抄用○表示,是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段落。只要没有共鸣都不用摘抄,带着主观的心情去读书。如果一篇文章颠覆了你之前的想法,使你的认识发生动摇,在抄写和重读的过程中仍然会让人信服或是感觉震撼,这种文章才是值得摘抄的。摘抄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和理解。尽管抄完全书也不一定能记住全部内容,但某段文章、词,作者的语气和思想等,都会随着抄写时的身体感觉被深深地印刻在头脑和身体里。
4感想和补充说明用☆表示,是当时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记录感想的时候,写下自己的心声、感受和想法,这样会让读书笔记更有内涵。记下自己当下的想法很重要,摘抄这一段文章的原因和自己当时的想法才是日后值得参考的贵重资料。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存好读书过程中获得的思考,防止与好点子失之交臂。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延伸出属于自己的原创:
既然已经被书带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上,那么接下来的路多少也要依靠自己的思考来走完。具体来说,就是用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来做摘抄、写评论。这样的一本读书笔记,是以书为媒,创造出了属于自己思想的舞台。这需要完全接收并消化书中的内容,才能将借来的思考准确地转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看过书之后再看过别人对这本书的书评,当你感受到自己与他人观点上的差异,可以在读书笔记里补充一些内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
三、重读读书笔记,活用、索引阶段
如果说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那么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更有深度。不管是读书还是读笔记,最重要的是能够回忆起书的内容,这样的积累会让你真正掌握、消化吸收书中的内容。
养成重读习惯,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一个安静能够让你专注的地点重读笔记,量化重读频率,可以一周一次,也可以三天一次。每读一次,每增添一条评论,都是加深理解、开放新视野的好机会,从中获得智慧、得到提升。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你会发现过去觉得很美好的文章更美好,以前只是一知半解的语句现在已经可以彻底理解。
活用
1看过一些应用性强的书可以将书中的信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享受读书的过程中塑造自我。
2写文章需要借鉴以往读过的书时,可以翻开笔记找到曾经记下的书籍,文章和自己当时的视角、思考,让这些内容助自己一臂之力。在读书笔记这一产物中再生产出原创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锋利。在原创文章中产生的思想,也一定是更加细致、深刻的。
3写书评等输出:即使掌握再多信息不去积极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知道自己要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我们才会去调查那些我们从未在意过的出处、资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变得不再对知识一知半解。在阐述的过程中,语言会不断得到整理,思维也会逐渐清晰。
如何检索
当你看过的书写出的读书笔记超过几十本,你已经无法有效、系统地快速查找时,就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索引资料。
1在每一本读书笔记扉页上添加一个目录,写好这本读书笔记里记录的所有书名,再在相应书页的边缘粘贴或涂一个个小色块(类似词典)。
2使用电脑制作读书笔记的索引资料,把每一条书目信息输入文档。输入的信息依次是“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关键词”等,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搜索习惯添加。
例如:[190]130905/读书笔记/《黑心企业》/今野晴贵/文艺春秋/企业,意为“第190册笔记2013年9月5日那一页是读书笔记,对象图书是《黑心企业》。
这样做的目的是当你想就某个主题写文章但又找不到切入点或材料的时候,通过索引读书笔记种类、书名、作者、关键词等能够快速找到参考资料。每次参考都是一次成功的重读。在参考读书笔记的同时回想当时的思路,再与现在更成熟的思想相比较,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也可以在两者的差别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这样的读书方法才能真正让书融入自己的思想,是普通的重读无法比拟的。
通过笔记来选书,通过笔记来记录读书体验,通过笔记做参考,通过笔记来回顾反思,整个读书过程都在促进自己对书的理解和掌握、吸收和消化,从而构成个人独到的见解,学以致用。(不再如熊瞎子掰苞米一样看过的书都丢在脑后了,等再想找的时候找不到书是次要,找不到自己当时读书的体会和感悟,心境、所思所想才是重点,如此往复,你又需要花上大量的时间去重读,走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从此,自己在读书的道路上才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深远,看过的书与自己已经合二为一,真正实现有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