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要在坚硬的高墙与击石的鸡蛋之间作选择,我会永远选择站在鸡蛋那一边。”
这是我挑战“无戒21天写作训练营(提升班)”的第一天。今天写的是书评。《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是一本简单易读的心理学书籍。它通过一些极端的案例和科学研究结果来向我们展现了反社会人格者的无情和冷漠,带领我们辨认正常人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的美丽灵魂。
【良知是什么】
主人公乔开车赶往某个紧急会议的路上,突然想起没有给自己家的狗喂食,但是乔在会议结束后会直接奔赴机场,飞到另外一个城市出差,再回来看见狗狗,就是两三天之后的事情了。那么此时,乔会做怎样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又怎样判断乔是否具有良知呢?
如果乔想到平时与自家狗狗的情感,并为未来几天狗狗都可能挨饿感到愧疚,取消紧急会议调转车头回家给狗狗喂食,就可以称之为“出于良知”的行为。
那么怎样的行为又是缺乏良知的呢?
大概最先跳到脑海里的,就是那些扰乱世界和平的恐怖组织。
研究表明,每25人中就有一人为反社会人格——即缺乏良知者。难道我们身边潜伏了那么多的恐怖组织成员?
当然不是。缺乏良知者不一定就是嗜血狂魔,他们在我们身边扮演着企业高管,心理医生,深爱的终身伴侣,父母,邻居等等角色,残忍无情地摧毁我们正常的生活轨迹。
作者给出了几个反社会人格的小故事,读完之后会觉得心寒无比。对于那些缺乏良知者,我们都是他们游戏中的棋子,根本不值得他们同情,他们擅长利用,欺骗,攻击,由于他们冷血,做事情少带有感情牵绊,所以往往很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
想想一开头的那个故事,如果乔是以为反社会人格的人,他一定不会为家中的狗狗没有食物而放弃一个紧急会议,那么他在职场追逐权利和金钱的时候,比起花大量时间精力陪伴家人和宠物的人有更少的牵绊呢?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感觉良知这东西,只会让人变得软弱,在“适者生存”的社会似乎是负面的。
那么在人类进化的进程中,良知怎么还没被淘汰?
【良知的起源】
作者给出的结论很有意思。根据科学研究,真正存在“物竞天择”的唯一单位是基因。基因为了让自己能够被一直传递下去,就要保证有足够多的承载基因的个体存在。可以说是基因能够让个体通过思维、感受和行动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留在基因池里。从而生物会本能地保卫那些“与自己共享某些基因结构的个体的生存和繁衍”。比如父母会本能地保护孩子;一只鸟在野外发现食物会通知同类的鸟群。
那么这样就说得通了,良知可以保护我们的种族延续,人类的基因延续,也保证了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结。
缺乏良知的人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大多是情况下是由于这样的人出生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童年时受到虐待等),或是社会本身充满了暴力文化,或是推崇个人主义,会让人变得自私自利。研究表明,在推崇集体主义,万物一体的东方国家,缺乏良知者的比例相比西方国家要低。
【良知过剩】
缺乏良知的人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极大的伤害,像寄生虫一样甩都甩不掉。那么良知过剩好吗?
研究表明,那些拥有强大良知的人们,具有以下特质:
1、明确
2、积极
3、自我与道德目标合一。
带着这样的态度走完人生,我相信他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乐观地克服,并能带给周围的人快乐,他们的生命是快乐和幸福的。“爱的冒险”——这是反社会人格者体验不到的。这也是本书想表达的观点。
看到这里,我想到村上春树在一次演讲时著名的那句关于鸡蛋和石头的话:“ 若要在坚硬的高墙与击石的鸡蛋之间作选择,我会永远选择站在鸡蛋那一边。”人类脆弱而渺小,人生短暂易逝,正是因此,爱与希望在暗无边际的宇宙才显得格外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