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克劳迪娅
家庭背景情况:已婚,有一个女儿。自己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丈夫日子不好过,对丈夫有很多的批判。
祖父那会是非常富有的家庭,由于祖父不擅长理财而穷困不堪。好几个姑姑也因此在农庄工作并且被禁止结婚。
个案排列情况:
第一次的排列如图36,在这个排列中,案主觉得家中有人隐瞒了某些事,案主强烈的感觉是母亲隐瞒了一些事情
随后导师将案主的6个姑姑排列上场,如图37。
导师教导案主对着姑姑们深深地鞠躬同时伸展双手,手心朝上并且说:“我尊敬地向你们鞠躬”如图38
随后又让案主站在姑姑身边一一对她们说:“亲爱的姑姑 ”,到此,案主的爱、苦痛、同情涌流而出。导师随即安排案主的丈夫走到她的面前,如图39
导师让案主对丈夫说:“我很抱歉,我并不知情”。当案主情绪平复下来后,导师在排列中加入了案主的女儿,如图40。到此,案主一家人都感觉非常好。个案也到此结束 。
本个案的一些学习收获:
双重转移:
海灵格:在双重错置当中,感受是被移到别处,通常都是相当痛苦、自认无力表达的感觉。这些感觉会被后来的人物或团体承担下来,他们并不知道这里错置,所以,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感觉。
这现象的意义即是这些感觉正在寻找另一个并没有受到压迫的载体或个人,他们不需承担在自由表达感觉时因压迫而出现的风险或立即性危险,因而能不受限的表达这些感觉。所以,这是从某个主体跳到另一主体的感觉错置情形。以上是错置的第一部分。
是什么导致这些错置变成双重?这些感觉不仅在主体上造成错置,甚至错置了对象。这意味着,原本没有承受痛苦遭遇的某人或群众,现在却把这些情绪导向那些跟原本的不公不义没有牵连的无辜个人或团体。
如同当初承受不公不义的人无法以任何形式护卫自己不受加害者的影响一样,这些感觉所导向的这些对象就变成毫无防备的受害者。
错误的宽恕
“请原谅我”---人不能要求别人原谅,人也没有权力去宽恕别人。当一个人要求我宽恕他,他便将责任推往我身上。
在宽恕中总是有高低之分,这会阻碍平等的关系。
“我很抱歉”---当自己与他人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保有自己的尊严;比请求对方宽恕,更容易让人接近,并且更容易使人接受你。
双重转移对孩子的影响
在本次个案中,因为父母之间的双重转移,孩子在他们离婚后没有再见祖父母,后面也没有再联络自己的父亲。案主经常觉得自己牺牲了孩子。在她的家族历代之中,经常出现 这种事。
解决的办法是:告诉孩子:“你曾经为我做了一件事,而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恢复正常了”“孩子永远都是无辜的”。同时案主和她丈夫一同负责地接受已发生的事实,当孩子听到后,才能得到解脱。
其他的启发和感受:
***接收受害者的角色 并以此作为报复的手段,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是一种高技巧的报复
***对于任何导师说过的话不能以偏 概全地理解。
***逻辑法则不同于心灵法则或是真相法则,人们可以从事物对心灵的影响,去辨别什么才是正确而真实的。
***孩子如果要与父母和好,首先要向他们致敬,先有这份尊敬的心,有可以有相遇,否则便是做作,相遇也就失去力量。
***夫妻之间大部分极端严重的问题都是来自双重转移的问题,只有察觉认同并解决它,才可以有好的伴侣关系。
***在认同之中,他活在陌生的世界里,失去了自己而成了陌生人;他看不到伴侣的本来面目,而在伴侣身上看到的也是陌生人,所有的一切都歪曲了。
前面个案结束后的反馈
友善的感觉-女儿代表了父亲已故的妹妹的个案结束后
案主个案后,感觉很好,觉得很棒。可以感觉到妹妹就在自己身旁。对去世的妹妹和对太太的感觉之间的连结感到不可思议,他现在可以对太太更友善了。
认同了舅舅个案结束后反馈
接收受害者的角色 并以此作为报复的手段-认同了舅舅
个案后,他一直思索自己和前妻之间到底谁真的想自杀。他回忆起自己离婚后三年内,有过自杀的梦,他清楚地了解了长子牺牲的意义,明白了在家庭中受害者是权力斗争得胜的一方。自己人认同受害者的角色。
其他参与个案的代表们的反馈
有人在课后和自己的丈夫谈了很久,告诉他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夫妻对彼此再次确认了自己的身份
有人课后体验到长时间以来第一次手没有麻痹,可以一觉睡到天亮,能够带着爱心去想儿子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