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两个少年正在努力的劈着荔枝木,同样的长度,差不齐的大小,这可是做福来烤鸭的必备材料,缺了这果木就烤不出那香了!用他们师傅的话来讲那就是讲究呀!做菜得讲究,做人得讲理!什么乱七八糟的道理,小徒弟吐吐舌头,跟他的师兄吐槽着。师兄憨厚着笑了笑摸摸师弟的头,就老好人般看着小师弟时不时学师傅砸吧砸吧嘴、手背后面走路的样子。边听边乐呵呵搬过他脚边的荔枝木,师兄的小眼睛总是弯成一条缝。说累了,小师弟也就停下来接着和师兄一起搬。
这时,两人的师傅在里屋处理着上好的云江鸭,这云江鸭的来头也能好好说道说道!什么?这位爷你不想听了?那可不成!这云江鸭呀,顾名思义就是云江这地方特有的鸭,都是当地人自家养的,云江这地方山好水好,养出来的东西那也是顶好!这云江鸭也没喂啥好东西,就吃着云江最普通的水草、小虾啥的,天一亮把鸭群往水里一放,傍晚村头冒起袅袅炊烟的时候,这鸭子它就自个嘎嘎地走回来了。从年头养到年尾,一只只鸭毛色清亮、丰满条顺的很!
雪落下来的时候,就是收鸭人来的时候,也一并收鸭蛋、鸭毛啥的。村里人淳朴,这鸭毛的钱啊多半不会收。师傅是怎么知道这么个好地方的呢?接着往下瞧!
师傅年轻时,跟着一个镖局走南闯北过许多年,就是这镖局的一个小厨子。这些年也让师傅将天南地北的特色菜了解了个七七八八,还总能引陈出新创了好些新菜色,师傅在厨艺上确实是顶有天分的,他也就只乐意研究这些东西。幸好镖局的人也乐的这厨子总能整摆出些新奇好吃的菜色,很优待他,平时打到啥鲜味、有啥地方特产就给师傅尽量弄来。就算是路边的野菜,也能给师傅整出一桌上好的下酒菜。镖局的兄弟们个个吃的膀大腰圆,好不快活!
后来师傅老了,腿脚不怎么方便了,也就告退了镖局。
师傅家中老人早在师傅小时候就去了,这么多年也没找老伴,既然孑然一身了。不如找个好地方养老,就想起了这云江村的鸭,于是师傅跑到这么个山清水秀的小地方开了个小饭馆,饭馆就叫那福来饭馆的名。至于我和师兄?那是后头的事了。刚开始师傅的饭馆是真的小啊,跑堂、掌柜、厨子全是师傅一人。起初这小饭馆安安静静的在村口着落,村里人都好奇,谁会跑他们这小地方专门来开个饭馆的?
师傅也不慌,他自有妙招咧!要说什么东西最下酒呢?那当然就是卤味了!师傅路过四川那地时,立刻被其独特又霸道的香捕获了心神,硬是在那跟镖局那伙汉子们一起呆了大半月。吃遍了各家的味,最后终于被师傅琢磨出了个秘料,汉子们吃过都道好!后又卤了十几斤牛肉、五六只猪蹄还有些素菜啥的才大呼过瘾。一缸缸的酒从酒窖里搬出来的时候,二当家的胡子都绿了,等大家伙都喝高了之后也就都嗨了。就这这伙汉子们就着那卤汤都干了几桶大米饭,就更甭说酒了。可惜了那卤汤,师傅心疼的看着。听到这的时候,两师兄弟都乐开花了,肚皮一躺就倒床上了。故事然后呢?师傅的卤味有没有把村民们征服呢?师兄还在那纳闷,小师弟手一拍师兄的头,说:“师兄你傻呀,咱们为啥能好好的睡在这?”师兄挠挠头,恍然大悟的笑道:“对哦,听这我都想吃师傅做的卤味了。嘿嘿,啥时候过年啊”而这时候师傅也不理会两馋猫,就把他俩一提溜扔被窝里去,蜡烛一吹,一觉到天明。
这时候老赵头,哎,忘了提!师傅姓赵,村里人都叫他老赵头。捡到这两小孩都是在冬天,一年接着一个,在那河角边冻得两脸通红。没成想都活了,白多两个儿兼徒弟。以后这手艺也有个传承。提着个卤猪蹄往村长家跑去给他俩取名,大的叫恒之,小的叫简之。文化人取的名就是好,不枉这大猪蹄。
这一年年的,娃也能打酱油、当跑堂了。时间过得真快,是时候可以传手艺了。老赵头心里想,不一会儿也打起了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