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因吾爱真理——应太行公于2016.09.28孔子诞辰发起之"我与论语"活动

犹记得,在福建,闽图(福建省图书馆)大讲堂上,听到演讲者讲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讲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想到彼时夫子之境遇与坚持,几乎落泪。

亦始终清楚记得,我第一次参加燕京读书会的场景:

静坐之后,在满满学生党面前,某几只仅有的社会人士,大家一起诵读"学而第一",

我的电纸书翻页跟不上大家的速度,遂合上,凭记忆背诵,倒也勉强跟得上。

整个上午,我们逐字逐句,只讨论了"学而第一"的"学而时习之"一则,听吴老师启发而领悟"不亦悦乎"与"不亦乐乎"之别,讨论时间也超出原计划一小时有余,

可我依然觉得很有收获,至此之后,除非有他事,基本都会参加,至今六十八期,我猜我至少参加了五十期。

第一期之后半年,因主持人琛琪同学即将毕业,离开珠海而无法主持,又适逢暑假,便商定由我暂代主持,等假期结束再由暨大的婉婷同学接任。在主持/组织过程中,得以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考虑小伙伴儿们的感受,亦对夫子所提倡的"恕"而有了更深体会。

说说这两年来参加读书会重读《论语》的收获吧!

  • 受吴老师、陈达隆老师启发,逐渐体会到了《论语》中各章节的"一以贯之",甚至延伸到了《孟子》、《大学》,乃至对《道德经》、《庄子》中的道家思想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儒、道两家乃至百家,甚至古今中外,都愈来愈觉得相通多过相异,整个世界都仿佛"一以贯之"了起来。
  • 重新理解"文质彬彬",渐渐理解儒家的情理融合, 渐渐理解合于情亦合于理的中道,渐渐理解仁智勇三者皆不可失:"仁者爱人"、"仁者必有勇",而又一定是与"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智者共事。
  • 重新理解"仁":尽己之谓忠,尽己所能敬人敬事,而又不失自己原则与坚持,不断反省而使自己达到"诚";推己之谓恕,因为自己有自己的原则、坚持、愿望,推己及人而对他人有更多理解与包容。所以有仁心。儒家由此而修身,又由修己以安人而有对天下的理想,所以有仁政。
  • 重新理解孔子所处的境遇:商朝王室之后,流亡没落贵族,年幼丧父,少年丧母,至老年而白发人送黑发人,丧爱子、丧爱徒,一生颠沛流离而不得重用,天下莫能容却不愿独善其身而隐,眼睁睁看着他所想恢复的和平/秩序的最后希望丧失,于种种苦痛遭遇中仍有"学而时习之"之悦、"乐亦在其中矣"之乐、"乐以忘忧"之乐。

太史公于《史记—孔子世家》中评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清浊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开发前期、面对复杂功能时,会有明显的 混沌期。 在这个阶段, 有很多事要做,比较杂乱 很难分清...
    ITJason阅读 1,014评论 0 0
  • 第041句 The government is to ban payments to witnesses by n...
    世界第一帅的人阅读 3,280评论 0 0
  • 同一道风景,不同的心情亦看出不一样的韵味。每次回家的路线都是万年不变的,同一辆车不一样的人,来来往往又上上下下,最...
    拽风去追梦阅读 1,06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