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
原文1.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ps:很多时候人的选择都是本能性质的,不加思考的选择,而并不是为了达成最开始的目标,这就是常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而常常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本能的以为不加思索的那个答案就是我们的'初心'。为了厉害而厉害,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不同而不同。
2.第四种武器:试错迭代策略。
与以标准化、精确化为特征的工业经济相比,互联网经济最本质的差异是对一切完美主义的叛逆。“小步、迭代、试错、快跑”,是所有互联网公司取得成功的八字秘诀。它要求公司在研发、反馈及迭代上,形成完全不同于制造业的制度构建。在这一方面,腾讯的表现可谓典范。
ps 小步迭代比深思熟虑的效率可能更高,更重要的是形成永不止步、永不停止追求完美的习惯。日常生活中我们决定做的很多事情都有一个句式:要是...就...。比如,要是我放假了有时间了,我一定好好陪父母,另外好好看本书。其实对父母的关爱和形成阅读的习惯可以从当下开始,今天开始阅读一个小时,今天开始每天打个电话给家人。人的习惯就像钟摆一样,刚开始需要很大的力气,但是只要一动起来就很难停下来。速度第一,完美第二。
3.彼得·德鲁克将企业管理视为“艺术”而非“科学”,其潜台词便是对不确定性的警告与尊重。
4.曾李青与马化腾、张志东一起构成腾讯的“铁三角”。他们个性迥异,特长鲜明,马化腾擅长产品,张志东擅长技术,曾李青擅长市场,而这三者几乎是一家创业企业必须拥有的核心能力。
5.“高级别的文明体从来都是在异常困难而非异常优越的环境中降生的。挑战越大,刺激越强”。
ps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获得更高收益、成长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创业者或者说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应该是一个偏执的自信狂人。
6.腾讯的谈判代表就出现在了“五分钟”公司CEO郜韶飞的办公室里。之后的几天,双方就《开心农场》入驻QQ空间的细节进行了谈判。腾讯提出三种合作方式:一次性购买代理权;全部收入按比例分成;腾讯承诺保底收入,一定基数之后实行封顶。
ps 商业谈判三种风险方案
7.这些奖励聚合了腾讯的钻石服务和会员服务,为QQ用户的进入提供了非常快捷和有诱惑力的通道。随着游戏项目的增加,腾讯又先后推出了“紫钻贵族”和“黑钻贵族”。前者是《QQ炫舞》《QQ飞车》《QQ堂》和《QQ音速》中的特权服务。后者则是针对《地下城与勇士》的特权服务,开通黑钻可享受“翻牌奖励、经验加成与疲劳加成”。经过数年磨砺,腾讯在用户热情的激发上越来越娴熟,也越来越让人难以抵抗。
ps 游戏为什么这么让人入迷不可自拔?及时的奖励和反馈,清晰的上升梯阶和个人成就系统,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司的运作、个人的学习和员工的激励也能从中有所启发
8.做产品要做口碑就要关注高端用户、意见领袖关注的方向。以前,我们的思路是抓大放小,满足大部分“小白”用户的需求。但是现在来看,高端用户的感受才是真正可以拿口碑的。
ps 找到产品的忠实用户、高端用户,问题越多的用户给产品带来的疑问就越有价值
9.一个产品的流行要看用户口碑,看用户口碑自发增长的分界线,如果你没有达到这个界限,推广就没有意义。
ps自身价值匹配不上用户的需求的话,再多的宣传也于事无补
10.。很多人都看到了微信的成功,但大家不知道,其实在腾讯内部,先后有几个团队都在同时研发基于手机的通信软件,每个团队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式都不一样,最后微信受到了更多用户的青睐。你能说这是资源的浪费吗?我认为不是,没有竞争就意味着创新的死亡。即使最后有的团队在竞争中失败,但它依然是激发成功者灵感的源泉,可以把它理解为“内部试错”。并非所有的系统冗余都是浪费,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不创造各种可能性就难以获得现实性。
ps 内部赛马,员工自己对自己的方案负责,自负盈亏,激发积极性的同时把永不满足的基因种在文化中
11.我最终发现,想要得到和生命真正类似的行为,不是设法创造出真正复杂的生物,而是给简单的生物提供一个极其丰饶的变异环境。
--凯文.凯利
ps人是永远不会改变的,除非到了受不了的时候。大多数人是这样的。人的改变两种因素。一种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另一种就是高压力下的行为。教育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好奇心,好奇心能给人提供无穷无尽的能量去对抗失败和灰心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