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办公室,我最常去的地方有三个:自己的办公位,厕所和茶水间。茶水间去的次数比厕所要多,因为喝水的频率怎么都要超过上厕所的频率。我觉得茶水间也是整个办公室最有趣的一个地方,它准确来说是一件较大的家具。但更像大的办公空间里容纳的一个小房间,我把它理解为“房中房”。
茶水间在办公室内部,是一个三面围合,再加上顶和地板构成的一个长方体盒子,面积并不大,占地也就两三个平方,也没有传统意义上可以开合的门和窗户,所以说它是一件家具。
早期对于房子的概念就是有墙,顶,门,供人居住或作其他用途的建筑物。茶水间是一个木制的放在办公空间内部的盒子,因为面积并不大,也不用与外面严格划分,所以没必要装门,而是一面敞开向过道。严格来说顶面也是不需要的,因为在房间内部,不需要顶来遮风避雨,但是它却有一个接近两米高度的顶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营造一个亲切宜人的尺度。就像古代人的卧室,里面会有一张小巧玲珑的床,周围用木头隔板,晚上睡觉还要把帘子放下来,这样可以让人睡得很踏实。
张永和在《非常建筑》中曾提及的一幅西画“圣杰罗姆在书房中”,画中的大空间通过置入一个小建筑或大家具划分出小空间,因此大空间未被分割成小空间,而是大空间内创造了小空间,根据不同的需要营造不同的空间尺度。像茶水间这种置入大空间的方式同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很便利。
茶水间不仅有墙和顶,还有窗。对外的三个面中两个面上有窗洞,虽然没有玻璃,但是却基本包含了窗户所有的功能:通风,采光,内外的交流。
两个窗洞分别面对不同的过道,一个是办公室的主要过道,一个是只去茶水间的过道。
茶水间内侧相对比较暗,敞开的一面面对的是过道和墙,所以在面对主要过道的一面上有个窗洞,用于茶水间内部采光。窗洞高大约一米二,外面的人在走进茶水间之前可以看到里面是否有人。
另一个窗洞在饮水机一侧,高大概90CM,我经常把手从这个洞口伸进去接水,这样可以不用直接进入茶水间。窗洞周围包了一圈金属的边框,宽二十到三十厘米,可以作为临时放置杯子的窗台。这里窗户其实同时重叠了窗和桌子的概念,
如果说茶水间的窗洞与普通的窗户还有点区别的话,就是窗洞并没有取景的功能,窗内窗外并没有适合借景的事物。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茶水间的窗洞可以正对整个房间的对外窗户,在茶水间内侧透过两层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景物。但是由于办公室内空间布置,显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再次一点的办法,就是在茶水间外面放一盆高大一点的植物,在茶水间向外望去可以作为对景,同时还可以舒缓内外的视线。
茶水间里面放置着一个立式饮水机,一台冰箱,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咖啡机,不对,冰箱上还有个我从来没用过的微波炉。作为茶水间,这样的功能已经很齐全了。而茶水间本身的大小,已经能刚好容纳使用者操作的尺度。
事实上,茶水间最精妙的地方其实不在于自身的功能,形式和空间,而在于它和所在的大环境营造出来的对比关系。茶水间的小和办公室的大空间对比,茶水间的暗和办公室的亮,茶水间的低矮和办公室的高大,就在这“大小,高低,明暗,狭阔”的对比中才带来丰富的体验,就像诗歌中的对仗形成的韵律。
不过,简书马上要搬新办公室了,茶水间应该不会搬过去了,要是能,那就是相当可持续的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