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让别人自我感觉良好。
美国联邦调查局心理学博士约翰舍菲尔表示,扬眉、侧头、微笑是代表友善的三大基本信号,抓住对方的语言信息、身体状况、情感状态,及时回应对方,可以迅速提升别人对你的好感。
永远不要忘记对话的第一要务:收集信息。你的目标是将大部分谈话时间交给你的对话方。生活中,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容易与人融洽相处。倾听本身就表示对对方的重视,而能够静静听别人说话的过程就是在肯定对方。
每个人都喜欢被肯定,更愿意和欣赏自己的人交往,所以他们会更喜欢你。重复对方的话语的确是一个心理社交技巧,但是重复别人的话会显得你心不在焉,只是想尽快结束对话。
2、适当的让别人来帮助你。
18世纪美国国父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一句话:“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让别人喜欢你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请求对方帮一个小忙。如果请他人帮自己一个忙,他人对自己的好感就会胜过没有请他帮忙的时候,这就是本杰明弗兰克林效应。
不要觉得帮助别人就能赢得好感,实际上,让对方来帮助你,也就是进入你的框架,你们两个人都会比较开心。但这一招不要轻易使用。
因为这里面最关键的环节是,究竟让对方帮什么忙才能建立好感呢?如果是让同事替你收快递、帮你买午餐,只会让同事更加讨厌你,因为这让对方感到自己在替你跑腿,无形之中你变成了高高在上的那个。
我的建议是,这个忙最好能体现出对方更高的价值,比如对方很会研究美食,你请她帮助你做一顿饭,告诉你一些做菜技巧。对方很爱打篮球,你可以请求对方教你一些上篮技巧。对方十分擅长化妆,你可以拜托对方帮你设计一款妆容。
3、适当的自我暴露,这样更真实。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约瑟夫和哈里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相互之间的暴露程度。
适当暴露自己,展示一些小而不招人烦的“缺点”,向对方表示你的真诚,说一些发自肺腑的话,往往可以赢得他人信任。心理学有一个认识自己的工具,叫“周哈里窗”。它把个人内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命名为:
公开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
其中,“公开我”是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部分,是人际交往中彼此相互了解和评价的基本依据。这个部分在安全和善意的范围内,内容越丰富、就越容易消除人与人之间,因为认知的差异带来的误解或猜疑。自我暴露是“公开我”中最重要的一步,是指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与他人分享。
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喜欢和一些坦诚真实的人交往,如果对方勇于坦言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我们反而觉得他很坦率,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心里会感觉到更加踏实。
卡耐基说过:“人的成功15%取决于专业知识,而85% 取决于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