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欢的剧追感觉真好!百度搜看《繁花》,一集没落。曾在上海做过一个月“保姆式”家教的我,上海话虽不会说,却完全听得懂,所以看起来特别有味道。确实感慨良多!完全勾起了我在上海时的生活见闻:初到上海,落脚妹妹的东银制衣厂,她们的宿舍,真的是巴掌大的地方住着十几个女工啊!(让我不免想到了夏衍的《包身工》)我还看到对面万里伞厂那些男青年小员工们,把脸贴在玻璃窗向这边窥望的情景;夜间去逛巨大的易初莲花超市,只见里面的东西琳琅满目,看得我眼花缭乱,而站在弄堂口冷风里卖牛奶的中年人,也引起过我的唏嘘;外滩路上那家24小时营业的小饭店,只有巷道里一张一次容一个人睡下的小床,三个服务员需轮班休息,每人八小时每天,不论你是醒的还是睡着;对面码头边的棚子里躺着的那些搬运小工们,也是几十人吃住都挤在一起……还有很多很多让我难以相信的事实啊!当然也还有很多让人惊叹的:建筑宏伟先进的杨浦大桥,八十八层可以俯瞰整个上海的金茂大厦,当时位列亚洲第三高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当我第一次跟老板娘和她女儿一道进远洋广场洗浴时,更是大开眼界,里面有打牌的、钓鱼的、卖点心的等等,还有电影看;那时候的老板娘家是住四平路一商业楼的第三层,共A、B两大套房,一套做办公用,一套做生活起居用。她们家那时有三个保姆,烧饭是专烧饭的,搞卫生是专搞卫生的(只是她们不住在她家),我就专门协助老板娘管好她女儿,接送她上下学,带她买东西,辅导她做作业,陪她玩游戏等。她们家公司有三个司机,还有一个家庭医生。老板晚上睡觉,三个司机是轮换值班的。老板那时候跟老板娘关系不是很好,她俩总是为老板身边的女人吵架。她千方百计,赶走老板身边一位,没过两天,他身边又冒出一位。老板娘闹离婚,老板也总是不响。我最记得一次:老板的一位相好她丈夫找来了,老板就让几个司机陪他打麻将,然后把钱都故意输给他,赢了钱之后的他竟喜笑颜开的走了。(跟《典妻》是不是很像?)2017年,当我再次见到老板娘时,她讲幸亏老板当时没有答应离婚,因为后来她娘家弟弟癌症花的钱、她妹妹女儿上大学的钱,她妈妈每个月的生活开支都是老板给的,她说老板还是很有良心的人。
身为《上海文学》主编的大作家金宇澄自己也说:《繁花》也只呈现了百分之六十的真实,还有些真实是没法讲出来的,很多时候他只作自然呈现,不作评价。有教授说这部剧“就是一群不正常生活的人把日子过得乱哄哄,有些牵强附会。”,事实上那时候大上海真实生活就是混杂啊!只是像她那种生活轨迹的人可能难以懂得吧!我的感受是这部电视剧中的每个人物形象真的是既丰满又富有个性。而且反应了八九十年代社会部分真实,这应该就是上乘之作吧。那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歌,那些历世阅人后才能说出的富有人生哲理的话,很能引起人情感上的共鸣。人性的复杂,生活的复杂,做怎样的人?选择怎样的生活?人生苦短想留下点怎样的痕迹?在时代的洪流中,人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实属难料。当宝总是阿宝的时候,他把整个身心都给了雪芝,可雪芝偏偏慕光耀的生活选择去香港,等到明白时又无法再回头。而现实中大多数女人不也是这样么?当男人像阿宝样能给她们整个身心的时候,她们又希望他们能带给自己优越和光鲜。而当他们成为光鲜耀眼的宝总时,又注定会处处留情无法给她全部了。像夜东京老板娘玲子、金美林饭店的卢美琳,都是精明强干的女强人,当然,在过人间烟火的日子中,难免就会表现出市井世俗之气。只是略胜一筹的玲子能在认清她和宝总的关系后,及时清醒面对,做强自己。条件优越的汪小姐热情奔放,心热头冷,不想凭美貌凭关系、想凭实力凭尊严活出精彩来的她,就是南墙也敢撞。可当她取得成功再回黄河路时,已是物事人非。她跟宝总的爱情就是不能同频共振,偏偏热烈追求的魏总她又不稀罕。人很多时候不就是这样么?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能得到的又不以为贵。高雅精练而又冷峻有嘉的李李,必定会是有着非同寻常经历心中有丘壑的人,即使再生情愫,也很难再进一步。令人欣赏的是剧中每一个人都是有情有义的,无论是宝总、范总还是魏总,就连心胸眼界不够开阔的强总,也对玲子是充满深情的。陶陶、葛老师、菱红一圈人,还有小江西、敏敏、露丝打工小姐妹们等,人生在世,很难做到多么崇高、多么完美,我想:能够做到重情重义,能够珍视 过命交情的人,就已经很不错了,就是值得敬重和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