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灵”
文/燕赵北羽
心者,灵也。
天地生人者,生而有灵。生而无灵者,于人而言,不过行尸走肉。非本文所阐者。
饮食解我之饥,声色娱我之感,金权逞我之欲,何可弥我之灵?
人之有灵,方得人之所幸。人之无灵,幸从何来?世人匆忙,追逐幸福于外,岂不自知越行越远?老子有云,其出愈远,其知愈少。是之理也。然灵有饥,有感,有欲,何可弥我之灵?
具象者,满我物欲;抽象者,弥我心欲。心欲不满,而物欲横流,此社会、此人生必已脱节!
西者籍上帝,而否尘世,慕天国,进行“外在超越”。国人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之道,“下学而上达”之法,于尘世之中完成精神超越,亦可称之为“内在超越”。“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之本。”如大道之源之《易经》,“百姓日用而不知”,乃为中国文化之基因也,亦为龙之传人之固属也。
国人重身心践履,轻哲学思辨,求当下超越,不求彼岸信仰之特征。对于今之国人现实主义及功利主义的性格具培养功能。有正必有反,国人之抽象思维能力下降,失去对生命、宇宙形而上领域的终及关怀,五千年而下,乃到中国今日之功利主义盛行和精神生活之贫乏。
王阳明12岁与师言:何为人生头等大事?师言:读书,做状元!此说颇具国人之殷切希望。而幼时胸怀大志的王阳明回答:读书做圣人还算是人生第一大事!其心强,遂见一斑。
近人多羡西方,同为天上之月,东方何必羡西土?“法久生弊”,文化者,视域不同,价值各异,缘求互补,分优劣何益?进取之道,天地交泰,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人存本性,而性被云盖,云去者,方现灵明。
肉体无常,灵魂常在。
朱子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为当下,可称肉体,肉体之清,在于源头活水之冲澈,源头活水者,便是永恒之灵。《传习录》云: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于画先天前。荷花之美,非因出污泥,而因出污泥而不染于污泥。人在世间漂泊行走,出世间之污浊,而独占清耀之颜色,此为荷之灵,心之灵!
老子有言:众人昭昭,我独若昏。其昏者,真昏乎?非也,有心而独照,老子之再转庄子言“虚室生白”,真虚焉?虚虚也!心不洞照,何可为鉴?头脑昏浊营乱,何以决大计,立大业?必而寻世界外之世界,以养其神明!心灵居首,才得清明在躬,而志气如神!
而求密室之源在何处?陶渊明诗云“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又有《碧岩录》云:安禅不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在乎去内心之欲,而得清凉之境也。按王氏语: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