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司马玮之死(中)
杨骏为获得支持曾大肆封赏文武;贾南风等把他打倒后,也拿这一手来收买人心,封赏了一大批反杨骏的文武,以及与杨骏没有关联人;司马亮入朝辅政后,也没有什么不同,他一般加大封赏,想要人家说他好。
看书至此,不由生出感慨,从来废旧立新,新势力初为宗主,一方面,莫不欲杀尽故旧余孽;另一方面则思封赏树恩以凝聚人气。这些都是简单的自我标榜开明的做法,却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他们也根本没有想过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是为便于窃国而制造天下同欢的假空气罢了。今天,西方国家各级别选举的候选人也大致如此,只基于讨好选民,迎合选民,好骗取支持,却毫无改革魄力。故而,谁上台都没有两样!
有没有一个政治家可以只为真理而不惧怕舆论,不去迎合众人,不树立开明假象的呢?有的。他就是诸葛亮。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了益州。如果是一般的政治家,那么,这个时候,他就会为了获得本土人支持而过度封赏,拼命示好。其心理是急于告诉人们:我比以前的统治者好,你们支持我吧,跟着我有肉吃。
而诸葛亮不是一般的政治家,他想的不是贪图虚誉,而是怎样才能为国家,为人民谋取实在利益。因此,他认真分析了益州的风土人情,思考了其社会弊病和救治方法。故而,为了打击巴蜀的豪强势力,诸葛亮厉行法制,刑罚竣严,引起朝野人士的不满。——诸葛亮不拿和气生财去买豪强的支持,这样的交易也根本买不来长治久安,买不来国泰民安。
这时,法正也很不满,他出来讲话了。他说,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法正要诸葛亮学习高祖刘邦,广树恩惠,收取民望(其实,只能是豪强的支持。因为老百姓希望国家打击豪强。诸葛亮的刑罚严峻主要针对的就是豪强)
后来,诸葛亮回应法正,说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说:
秦王朝昏庸无道,刑罚苛严,导致百姓怨恨,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的的教训,采取了宽大的措施,取得了成功。你认为益州今日当缓刑弛禁,这是不对的。因为当今益州已历刘焉、刘璋两朝统治,他们只靠一些表面的文书、法令来维持天下,养成了相互吹捧的恶习,导致德政不施,威严不肃。因此益州豪强胡作非为,君臣之道日渐废替。这样,用当官封爵的宽容办法来笼络他们,结果是:官位给高了,他们反而不觉得可贵;恩惠给多了,他们反而不知好歹。如今,我严明赏罚,法令一行,他们就会知道好歹;不滥封官加爵,官位升了,他们就会感到来之不易而珍贵它。这样,赏罚并用,相辅相成,上下就有了秩序。(还是诸葛亮看的长远,看的明白。其抱负,其眼界不是法正级别的人可比的!)
结果,诸葛亮赏罚严明,宽严得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遂使益州风化肃然,域内大治。史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一个忠臣没有自己,故可以真正为国为民,为长远利益而推行正确的法令。
杨骏也好,贾南风一党也好,司马亮也好,统统不是忠臣,故而,他们不敢学诸葛亮。诸葛亮难学,难道只是智量问题吗?
如前所说,贾南风暂不急于抛头露面,政变胜利后,她仍然在幕后操控一切,却把宗室推到前面去看风向。这是她狡猾的一面。
当初,要司马亮举兵清君侧,他不敢来;现在,要他来朝当太宰辅政,他倒是没有推辞,立马就来了。他没有想想天下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别人的胜利果实会让你轻轻窃取吗?
他不仅没有这样想过,反而认为这是他应得的。他原来是个胆小怕事的,这次官做大了,表面上是辅政大臣,好像皇帝也要听他的,所以,胆子也逐渐放大了,变得骄傲自大,自专自用起来了。看了,他没有从近在眼前的杨骏身上吸取任何教训;或者说,杨骏的灭门惨案并未触动司马亮。司马亮一朝处朝臣之上,立时得意忘形了,不去想自己有一天会落个同样下场!
就在司马亮自以为自己是了不起的辅政大臣时,贾南风却已经开始往朝廷高层增添自己人了。前面论功行赏,除了一批宗室外,她只赏了直接参与政变的董猛、李肇、孟观。并没有封赏自家人。而她以退为进,让宗室辅政于外;内里,则陆续把族兄贾模,从舅郭彰,及贾充嗣孙贾谧(贾南风妹妹贾午之子,贾充无子,违礼纳外孙为孙)安排进了朝纲。
此时,就形成了宗亲、外戚对立的局面。这引起了东安公司马繇的不安,他看到贾南风本性恶毒,又有心机,如果不弄死她,久必为祸。于是,司马繇暗中起了除掉贾氏的心,他跟自己的心腹也是天天密谋此事。
司马繇能顺利除掉贾南风吗?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