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2周汉莉
读绘本有什么用?孩子那么小,我们该不该把他读不懂的内涵告诉他?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像绘本里的那个角色学习吗?讲完后是不是应该让他复述总结一遍故事的内容或者思想以提高他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成年人通常有很强的目标感,对做一件事,“有用”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殊不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紧箍咒。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会发现,真正让我们能在社会上生存得很好、精神上很富足的,正是那些课本之外的“大量无用的闲书”,正是从孩提时代起阅读和聆听音乐等带给我们深埋在心底的那些感性的东西,也就是 “用心和直觉去感受的能力”,而不是被后天训练出来的“用脑去思考的正确选择”。
事实上,确实许多经典的畅销绘本都富有深刻的哲理,有的甚至深刻到不仅小孩连大人都不易看懂。如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的经典作品《小黑鱼》是一本蕴含着深刻哲学意味的绘本,但通篇文字极少且话风淡淡的,却着重以儿童的视角出发,通过很多种艺术手法如拼贴、手撕、拓印等,体现出返璞归真的意味。他曾这样阐释自己的创作思想:“含蓄的意思往往比生硬的灌输能更长久地存留于孩子们的心里。我努力用简单的语言去讲述有关人的重要问题。孩子们无疑会感到有含义的,并且因此生命中种下某种影响一生的东西”;日本著名绘本作家佐野洋子的代表作《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用一只活过一百万次又死过一百万次的猫让人思考,到底应该如何活着。比如,人生就是要“假死”很多次,藉此得到一份独有的宁静。然而,遇到最在乎的存在,却恐惧死亡,珍惜生命。如此深刻的哲学思考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很难一次从中读懂其用意。但每多读一次、年龄及处境每有所不同,阅读时体会领悟到的内涵层次也必将不同,不是吗?
中国古话说“功夫在诗外”“ 润物细无声”,我们不必急于把绘本中的道理和思想正面灌输给孩子,教导或期待他们必须从书里学会什么。绘本阅读首要的是让孩子享受纯粹阅读带来的快乐和亲子陪伴的幸福感,而且7岁前孩子对道理的感受力是很低的,通常都是通过观察式和体验式学习来学习道理的。故事里角色的行为和倾听家长的讲读已经会让孩子获得正面的人生体验,在开阔孩子眼界和对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的同时,他的倾向、喜好、价值观、抗挫能力就这样形成了。所以作为大人我们应该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只需要尽可能提前做好自我对绘本创作背景和内涵的深度认知,在开放互动的氛围中跟孩子共读一本好书即足以,建议别在阅读后以任何方式给孩子做测试,包括复述、问问题、问意义等,毕竟负重的阅读是无法感受到快乐的,也很难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