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这样一种方式写日记也有十多天的时间了,我的总体感觉还是挺不错的,也为自己能把每天的所见所想记录成文字而略感欣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所写的东西越来越多,我逐渐感到了两个方面的力不从心,一个是自己的知识储备着实欠缺,这无疑直接影响了自己所写东西的广度和深度;另外一个也是让我颇为苦恼,就是写作的心情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了开始的兴奋和表达的强烈愿望,有的只是一种接近于完成任务式的工作感。我其实心中非常明白这是正常的转变,但是不知怎的潜意识中却甚是害怕:如果突然有一天不想完成工作了,会不会就中途放弃了呢?
实际上对于第二个问题的探讨是毫无价值的,我把它从潜意识中释放出来,只是不想让它默默的生根发芽,提早知道了问题所在心里多少就会有些防备。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第一个,如何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有足够多的知识输入才能保证有效的输出,而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学习方法的获得,所以近期应该花大精力去寻找学习方法,阅读相关学习方法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这件事情务必明天就要落实到位,并且在日记中体现出来以达到强化的目的。因为有了这些读书分享,之前的寓言故事分享就暂停了。
继续刘向寓言故事分享,今日的是:鹬蚌相争,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看完这个寓言过后,我不禁又被故事的强大魅力所折服,以前人们常说纵横捭阖之士如张仪苏秦之辈,“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丧邦”,但是现在看来我倒是觉得改成“一个故事可以兴邦,一个故事亦可丧邦”会更好。故事为何蕴藏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想象一下,人类的祖先是不是也是喜欢在狩完一天猎过后围着篝火听族中的长者讲着故事呢?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人们更加具有耐心和认同感,就好像你我便是同坐在篝火旁的原始人,所以孩子喜欢听故事,大人也喜欢听故事,在故事中能找到你我的归属感。
说起故事让我不禁又想起前不久了解到的一本书,书名是《故事经济学》,作者是被称为“编剧教父”的美国学者罗伯特·麦基,他认为传统营销理念里面的那一套广告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的要求,而解救的方法就是学会讲故事。不仅如此,所有的成功人士都应该具备讲故事的能力,会讲故事,会讲能引起听众共鸣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