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号和19号,我有幸参加了日照市小学科学优质课评选观摩活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仿佛看到了许多未来科学家的起始可能从这里开始。
通过倾听学习参赛老师的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教师自身高学科素养。
科学课老师的精神饱满、语言亲切,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演示实验的魅力是无穷的。张老师《水变热了》一课,一开始的烧水实验演示和冷热水实验演示,不禁将孩子的兴趣调动了起来,也让在场的老师为之竖起大拇指。要知道一个完美的实验是要之前经过许多次的实验,有时候差一点也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张老师敢在这样的比赛中从容地完成实验,可谓是科学素养即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高,终究会有孩子崇拜,进而模仿学习。
2.精心设计课题导入。
精心创设课题导入,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例如:教师在讲授《杯子变热了》时,老师出示了一个杯子,倒入热水后,杯子变色了。让孩子们来观察回答,从而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切探究源自问题。在这次科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许多教师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郑老师在讲《凝结》时,通过观察一杯热水引入,让孩子们描述现象,同时让孩子们大胆的猜想,水蒸气怎样就会变成小水珠。然后证明猜想是不是正确?学生自然的想到了验证。再如《杯子变热了》一课中让孩子猜测:杯子怎样变热的,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在《木材》这一课中,老师直接抛出绣球:你想研究木材的哪些方面?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开始,让学生从提出问题入手,进行探究,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的探究能力。
4.有效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们加强了小组合作中的交流和组间的思想碰撞。将材料分组发放,让孩子们分工合作。培养了孩子团队合作能力。
5.探究教学重视了“先动脑、再动手”。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先思考行动的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采取相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先动脑、再动手,带着问题有准备、有目的地去亲历科学探究,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绝大多数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这些优质课,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问道:“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学生通过讨论方案、交流后,教师才让学生动手操作。
6.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并讨论实验方案,自主选择方案进行实验验证。老师仅仅是个引导的作用,将课堂充分放手给孩子。
7.及时进行德育教育。
老师们能把科学学科的知识和学生身边生活紧密结合。并能及时给予学生德育教育。如:在《木材》一课中提出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在《纸》的授课中,让孩子体会到纸张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学会节约。老师还会鼓励孩子们“敢想、敢说、敢做”。
此次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我想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几点,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让孩子们的科学梦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