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的人生到了七十古稀的时候,是否只能一边回忆漫长的前半生、一边数数所剩不多的日子?
东坡先生早在一千年前就用一句“正是橙黄橘绿时”告诉我们:不必在意秋末冬初万物萧条的景色,在这仿若人生晚年的景象里,也仍有“橙黄橘绿”的成熟与丰收。
这喻义了“珍惜时光、乐观向上”的精神的诗句,不仅激励了东坡先生的挚友刘景文,同样给到了当代作家肖复兴一个灵感,使得他创作于七十古稀的新书直接以此千古名句命名。
《正是橙黄橘绿时》是肖复兴最新创作的散文集,书本写于疫情出现以后。全书收录了17篇新作,主题大多围绕在这位已经七十古稀的老人的烟火生活中。
一、悲喜交加的人生里到底是喜占了上风
肖老的一生是大多数出生在开国年代的老人都有过的生活的重复。而在那些我们年青一代不曾体会过的风霜雨雪里,他们的情与爱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纯粹。
在漫漫的回忆中,肖老喜欢过大院里梁太太包的绉纱混沌,喜欢过院门前有着绿色大邮筒的邮局,还喜欢过八十年代摇滚歌手张蔷唱的迪斯科风味的歌。
但只有喜爱的人生多单调呀!所以生活总得给人提个醒:人生还有些不讨喜的不幸。
肖老所经历过的不幸当中,“付了款却忘了拿菜”的不幸仿佛不值一提。但这个小小的不幸却被他用文字烫到了我的心底。
一次菜市场买菜,肖老因为两手提满了菜兜子,导致最后买的丝瓜付了钱却忘在了菜摊上,隔日再去摊上询问时,只收到了摊主茫然的神色。
因着这事,肖老特意做了一次试验。同样是买丝瓜,一连在三个摊位各买了三根丝瓜,却都只是光付钱不拿瓜。第二天,等肖老再次到三个摊位询问丝瓜下落时,只有那个平日交好的摊主麻溜地从摊位底下拿出了保管好的瓜。
“付了款却忘了拿菜”这件小事,就那么直接地试探出人心的厚薄与人情的冷暖。
按理说,三家菜贩只一家记得“还瓜”实在是件又亏损又痛心的事,连肖老自己也有些不太能接受。
在对那个交好的菜贩说出自己的体会时,菜贩的一席话却当场改变了肖老的看法。菜贩说:“人情味,也不是说现在就没了......这东西,就跟脚上的泡,走得日子多了,自然就长出来了”。
原来,人情味和所有感情一样都是需要经营的。而在那些因为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不得不改变的无奈里头,倘若还有一点点遗留,那就值得欢呼了。毕竟,再大的不幸,只要衬托出那唯余一丝的火星子,这生活就有盼头。
二、大城市很好但小城也不差的爱情故事
人年轻的时候对荧屏上的美好总是心向往之,在那样多充满诱惑的事物中,大城市的浪漫爱情无疑是最动人心魄的。
诗人歌德就曾为年轻灵魂的热烈爱意写下过诗句: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
然而,随着时代的潮水一同涌上来的向往,也会在午夜的现实中褪去光环——并非所有的大城市爱情都一如想象般梦幻。至少在这离婚夫妻远多于结婚情侣的时代,轰轰烈烈的浓情早已比不上相伴到老的蜜意。
生活总在你逐渐淡化热情的时候给你惊喜。
四年前,肖老前往法国一个名叫“布鲁明顿”的小城。在这里,他遇到了一间颇有特色的餐馆以及一个颇有性格的老板。
这间餐馆的老板会在客人进店落座的第一时间,拉过近旁的椅子自己坐下,随意和客人聊聊天,待到双方都建立起对彼此的认识,老板才拿起本子记录客人要点的菜。
这间餐馆的特色除了老板出人意料的热情服务以外,还有随处可见的巴黎元素,就连芥末都是从巴黎空运来的。
不了解内情的人或许以为老板是个巴黎铁粉,但了解内情后反而更疑惑:一个正宗的巴黎帅小伙为何甘愿远离都市的繁华、蜗居在这小城50年?
就在肖老打算进一步“八卦”老板内情的时候,“一个身穿长裙瘦高个子的女人”的出现让一切内情不言而喻——“对一个毛头小伙子而言,还有什么别的原因能让他抛离故土,远走江湖呢”?
五十年前,那个帅气英俊的巴黎小伙子和一个窈窕温润的美人一同来到布鲁明顿,从此便在这个远不如巴黎热闹的小城扎根生活。
“小餐馆”不为累积万贯家产而日日招揽生意,老板和他的妻子只在周一、周三中午以及周末为来客敞开大门。没有都市里繁忙的节奏催促,两人的爱情就像那激流底下缓缓流过的水,顺其自然地到了白头。
你看,大城市里的爱情虽有它的光鲜亮丽,小城里的爱情同样可以光彩照人。只要“赚的钱足够生活,见好就收,不让工作压迫生活”,小城里的爱情也可以让人“足够潇洒”、“足够优雅”。这就是小城爱情的魅力。
写在最后
人都害怕活在一种“不确定”的生活中,因为不知道自己处在一种怎样的环境、下一秒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其实,很多忧虑和恐惧,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地想要留住遥远的过去、想要求得一个虚幻的未来才会出现。
对过去的不舍、对未来的过度关注,往往让人忘记了当下这一刻才是能把握的、最重要的时光。
读过肖复兴的《正是橙黄橘绿时》,希望我们都能放下对岁月的执着。不论人生的列车行驶到哪一处,我们都能停下对前后方景色的好奇,轻轻扭头,从身旁的透明玻璃中,看看窗外正路过的那片平凡却又美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