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年底,我家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扫除,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整理:晒被拖地擦玻璃窗,清洗整理冰箱、书柜、衣柜等等,总是在风风火火的两天彻底打扫后才会被长辈允许可以挂大红灯笼,贴春联。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在每一次的大扫除后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快乐和满足感?那是一场由外而内的整理和洗涤,是一种新生活就要开始的喜悦。
而我也发现其中一个问题,尽管整理的结果是让人享受的,过程中的我其实有些许的痛苦。
我仿佛得了一种“什么东西都舍不得丢弃”的病。
也就是说只要这样东西在未来某个时刻会有用,哪怕现在要占据房间较大面积我也无法做出丢弃的决定;
本子如果用了一小半,也总想着或许剩下的纸张可以用来打草稿用;
女孩子都知道化妆品是有一个开瓶后多少时间内使用的期限的,而对我而言,扔掉没用完的化妆品简直像扔钱一样难受。
总之,整理旧物的过程是一场精神上自我拉扯的战役,痛并快乐着。结果最后房间整体是干净了,书桌看不见的抽屉里却还藏着75%可能我这辈子都不会去使用的物品。
我一直把以上所有行为的原因归结为中华美德——节俭,因此,错误的整理理念一直影响着我的生活和我的工作,更可怕的是,我还不自知。
昨晚偶然打开自己的微信订阅号列表,看到一长串的红点,有的订阅号旁边甚至显示【89条】未读的推送。我就想着整理一下订阅号列表,取消一些很久很久都不去点开的订阅号。上下排摸一遍后,竟然只删除了一个很久都不推送的公号。
我回想自己添加这些订阅号的关注90%是出于兴趣爱好和学习成长的目的,然而现在看来,正是因为学习成长类型的订阅号关注太多,反而我一个都没有去看。
刚才还抱着年后会去看的心态、以后做菜需要看的心态、或许哪天家居装修时候需要看的心态一个都舍不得取关。而且在逛了一圈后,微信还多增加了几个同类型不同角度、不同题材的订阅号。
收藏夹里的文章一篇又一篇,手机桌面的app一个又一个。不理智让我关注越来越多的订阅号,惰性又同时在一篇篇的未读文章中嘲笑着我。
无独有偶,今天一上班,我就将工作桌整理到只留下笔记本电脑、工作本和一支笔。
笔筒内只留下常用的红蓝笔和剪刀,其他的彩笔、双面胶等都收进抽屉里;三层抽屉一层办公用品、二层资料文件,最下层水杯、充电线等个人用品都分门别类地放置好…
虽然花费了半小时,但是我发现,由于我没有受到任何桌上物品[护手霜、水杯、工具书等]的干扰,一个上午破天荒完成了原定一天的工作量,似乎自己的拖延症在今天痊愈了。
也许把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清理到最低限度,除了保持环境的整洁,也是对人思维模式和情绪的整理,而思维模式和情绪的由低能向高能转变在某种意义上使得工作和生活的效率愈发高效。
除了空间、情绪可以整理,我不禁想到我们的教练其实也是一个整理的过程。
教练首先要清空整理自己,完全专注在当下的和客户同在的状态,保持没有任何的主观判断。其次,帮助客户达成目标的过程也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而这是相当困难的,这需要我们教练在深度倾听后,通过强有力提问帮助客户更加明晰目标和厘清行动计划。
这是不是和ICF十项教练能力中的第二条教练状态也很符合呢?
在尝到整理的甜头后,我想我会在这两天将自己的电脑、手机的桌面,以及微信的订阅号进行一个筛选和分类。而今天我特别想将关于整理的一点小思考在年前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在新年里因为整理而有新气象!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哟,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