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从小就喜欢看书。
记得还是她牙牙学语的时候,爸爸到上海出差特意买了一套硬壳书送给她看(买的软壳的书都被丫头撕烂了) 。每当她哭闹的时候,我就把这套书拿给她看,简直跟灵丹妙药一样,丫头拿了书就立马不哭了,还看得津津有味。这套书共六本,我依稀记得其中一本是讲小鸭子找鸭妈妈的故事,之后每当睡觉前必定要我们给她讲鸭妈妈的故事,照着书本讲,她百听不厌。虽说那时的她才学会说话,但这个故事最后她都能倒背如流了。
长大后,丫头看的书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不仅喜欢看,碰到好书,她总想把它们都买回来,占为己有。为此没少花掉我们的银子。渐渐地,书越来越多,大书柜满了,书桌也满了。最后不得不淘宝了个书架来,喜得她眉花眼笑地。
丫头喜欢外国文学,也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是她最爱,特别是那部《白夜行》看了不知道有多少遍,在她的强烈推荐下,花了好几天的功夫,我终于把这本书完整的看完了(不容易啊!丫头总是批评我不爱看书,其实我像她这样大的时候也是一枚爱阅读的娴静女子呢)。看完《白夜行》,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的那段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替代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觉得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做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说实话,我这个年纪了,不是太爱看悲剧,这本书确实好看,但整本书看得让人抑郁。丫头似乎更爱看悲剧,她的理论是只有悲剧才能忖托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我和她相反,我觉得现实中本来有很多不美好的,让人悲伤的事,还是看点让人开心的吧!这就是我和丫头看待世界的不同!
丫头痴迷于民国时期的那种文化氛围,她的书架里收藏最多除了东野圭吾的书,就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书了。从《台北人》,到《纽约客》,《寂寞的十七岁》,《孽子》,包括散文《树犹如此》等等,她一部不落的看了好几遍。她对于喜欢的书总是要看很多遍,说是温故而知新。丫头书架里的书我除了她强烈推荐的几本我看过外,其他的书我摸都没摸过!现在丫头去外地上学去了,看着她心爱的书架,心爱的书渐渐蒙上了灰尘,我也要像丫头学习了,争取把她的书架上的书都看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