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可以“凡尔赛”地说一句,这个问题却从来都没有困惑过我。(是不是很讨打,哈哈哈)
【背景】
这个假期,有很长的时间是孩子的外公外婆、我、俩孩子共同生活。所以我有很多机会去研究不同家庭成员的不同教养方式所带来的问题,有时间去沉淀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
【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措施】
对象一:普通的农村妇女外婆
我家俩孩子都是外婆带大的。在老大刚出生的时候,我就跟老公约定:当孩子外婆带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一个问题都由我出面跟外婆沟通,孩子爸只能对外婆说“妈,你辛苦了”之类的“甜言蜜语”。我每次有问题与孩子外婆沟通时,说得最多的就是两句话:“妈,你为了我吃了不少苦,谢谢你哦!”“妈,孩子惹你了你别生气,喊我,我来对付他们!”我很清楚,当孩子发生问题时,外婆的吼叫、恐吓等百害无一利,可是我也很清楚,外婆已经尽力了,她的“招数”就这些。那我该做的是什么?理解她,更关心她,然后把本就该是我的事揽过来,自己解决。在跟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我首先会指出:外婆的初衷一定是好的,所以孩子惹外婆生气就一定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从哪里改进我们共同探讨。所以,我家两个孩子很少有“尊重爸爸妈妈欺负爷爷奶奶”的现象,更重要的,他们都觉得长辈们照顾他们很辛苦,也不容易。
小结:那个放弃自己生活而来照顾我们的外婆更需要被我们看见,看见她倾尽所有的付出;还需要被我们尊重,尊重她把自认为已经是最棒的教育给了我们的孩子。
对象二:有一定学识且社会阅历丰富的外公
外公的教育比外婆要理智很多,同时也更有压迫感。外公教育我的时候就是靠“强权”、“专治”,以至于我认为自己身上有很多原生家庭带来的痛。但好在外公身上有“隔代亲”这么一说,所以他的教育方式不会直接作用到孙辈身上,只是会教育我:“不打不行,你每天讲那些大道理有什么用呢?”每次外公说这样的话,我从不反驳,一是我也不太确定我的不打不骂是不是真的行,二是我应对父母的说教的策略就是“只听不顶嘴,但做不做靠自己判断”。老大十岁了,外公也渐渐发现老大并没有长歪,所以再也不怂恿我去打骂了。在养育老二时,外公常说的一句是:“你来,我们也不太会教孩子了。”这句话就是对我教育方法的肯定。不过,我不能“默认”外公的话,不然他们会自我怀疑,会失落,会丢失价值感。我回答:“你们带孩子玩游戏就比我有创意,也比我有耐心啊!不过孩子有问题了一定要交给我,你们不能生气,而且他们惹你们了我要好好教训的!”看得出,外公每次带孩子玩游戏,花样是越来越多,彼此都很开心。
因为外公有一定的学识,所以我研究了某些好的方法会兴奋地跟外公分享,然后还会在实践的时候邀请外公做观众。我跟外公说,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别急着纠正,先抱抱他,告诉他他这样做我们很难过,孩子就不会哭闹,还会很快接受。晚餐时,二宝一定要将各种菜放到粥碗里,搅拌,然后一口也不吃。我阻止之后他大哭。我给外公使了眼色,意思让他看我表演,哈哈。我站起来走到二宝座位边,我说:来!二宝吓死,以为我要教训他,我立马补充:妈妈抱抱!二宝一被抱起立马不哭,我又说:你这样只在玩没在吃东西,妈妈很心疼也很难过。你看,大家都在努力吃,要长高高,你也加入我们吧!老二欣然接受。当时,外公就对着旁边的外婆说了一句:你女儿的方法真好!有趣的是,在接下来外公带孩子游戏过程中,我听到外公在和孩子说:来,外公抱抱。你知道吗?你这种语气跟外公说话,外公很不开心。我窃喜。
小结:面对有一定主见的外公,我们需要“肯定”、“示范”、“经验交流”。
对象三:老公
我家因为我自己的职业是老师,老公又是不常回家的海军,所以从孩子出生,教育孩子的工作就顺理成章地落在我的身上。不过,对老公,我一直坚持做两件事:情绪诚实和示弱。
情绪诚实的意思是我觉得自己辛苦了,需要另一半加油的时候就直接向孩子爸索要鼓励,我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的时候也及时分享细节并索要表扬。
示弱的意思是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我就请求孩子爸的帮助,希望他出面帮我收拾烂摊子,这样他会被动地高频率地参与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来,哪怕他因为工作没法回家,他也会通过电话或视频参与进来。
当然,无论爸爸多么顾不了家,作为妈妈都应该把他“伟大而又光辉”的形象深深地在孩子心里烙上!
对象四:同为孩子的十岁姐姐
养育老二的过程中,挑战更多了,因为还有一个敏感的角色——姐姐在身边。姐姐也还是孩子,她对弟弟会发出很多挑衅和压迫。有一次,姐姐说她觉得她很像我,我说那是因为你是妈妈养大的啊!现在弟弟每天屁颠颠跟在你后面模仿你,你什么态度对他,长大了他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你。这种影响就叫“耳濡目染”。姐姐将信将疑,但没几天她跟我说,她发现她大叫弟弟也大叫,所以她可能要控制她自己。
姐姐作为“过来人”会数落弟弟的不是,我在特殊时光时跟姐姐聊天,我说:我们如果把弟弟教好,弟弟将来很可能是比你老公还要可靠的男人。所以弟弟有问题的时候我们数落他只会让他害怕或反击,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耐心地教会他该怎么做才是王道。最后还给她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今天中饭的时候,弟弟不肯结束手里游戏到餐厅来。只听到姐姐在说:二宝,我们来一个约定好不好……说了两三句二宝拉着姐姐手一起来吃饭了!我在姐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甚至觉得,我教给女儿这些教育弟弟的方法,将来对她教育她的孩子都很有帮助!想得有点远,嘿嘿,但至少这些方式方法对女儿自己的为人处世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小贴士】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养方式,哪怕是一家人也不可能统一,这个事实我们得接受。这样我们才能放下焦虑,指责,推诿。
2.如果对方的教养方式我们能改变就试着改变(姐姐的方式我能改变),不能改变就不勉强(外公外婆的方式我不能改变),那就改变战略,教会孩子应对方法(我教会孩子怎么面对外婆的啰嗦,怎么破解外公的严肃等)。
3.始终坚信,妈妈自己的言行举止才是对孩子,对家庭其他成员影响最大的因素。其他成员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大啦!